抗疫时 你的孩子在做甚么?
2022-07-04 2666 鲍自 澳门日报
本文见报之日,希望疫情已缓和下来,大家的生活有序地回复正常!
这一波疫情来得突然和兇猛,基于学生健康和安全的考量,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只好提早放暑假,让学生居家抗疫。除了毕业班,其他的班级因为学期提早完结,所以都是以平日的学习表现作为评核,以此取代学年的期终试。取消期终试,对于学生而言可算是有喜亦有悲。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取消或减少了考试,固然少了一些压力,但是对于一些想通过期终考试的成绩拉回分数的学生,无疑就少了一次机会。姑勿论如何,这次的疫情来得急,大家都已被杀个措手不及。加上,不少学校的教职员都投入到全民核检的义务工作中,所以也来不及对放假的学生作出甚么安排。笔者提出此事,绝没有半点责难之意。相反地,想借此一隅提醒各位家长,观察一下在过去的十来天,孩子在家做了甚么?
学生悠长的假期(特别是暑期)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研究者最关心的课题,特别是在此期间,因学生来自不同的阶层而产生在学业成就上的差异。Annette Patricia Lareau是长期从事家庭生活的美国社会学家。她的着作《不平等的童年:阶级、种族和家庭生活》在学术界获得不少奖项,而且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Annette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孩子和父母的社会地位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她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主题而开展:一、家庭与学校的关係,即家庭优势(Home Advantage),包含了几个条件,譬如父母对孩子学业的参与。她指出,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业参与并不是偶然的因素,而是跟父母的社会阶层有直接的关係。举个简单的例子,劳动阶层的父母多为口奔驰,在孩子学业的参与时间上,远远比不上中产阶级的父母。除此之外,Annette也用了Bourdieu的文化资产(Cultural Capital)理论,若父母拥有的文化资产较多,则能为孩子提供更有利和更多的学习资源。二、父母育儿的文化逻辑受到阶级、种族和家庭生活的影响。她指出不少的中产和上层阶层的父母都会採用一种叫协同培养(concerted cultivation)的教养方式,其特点是父母有意识地通过有组织的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中,以便培养孩子的才能。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这种父母主导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带来压力,或是欠缺好奇和创意,因为所有的活动都是父母安排的。三、父母的抉择,特别是在居住的位置和为孩子选择学校这些议题上,都会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直接的影响。
读者或许会提出,看来Annette所说的都跟经济条件有直接关係。事实上,她的研究结果也显示,种族相较于阶层,对于育儿的影响较低。换言之,父母的阶层对育儿起关键的作用。然而,或许有父母会说,阶层的问题自身是难以突破的!又或是说“我都不懂怎么做”等。在疫情期间提出这个议题,是因为疫情下,无论是甚么阶层的人,都留在家里;在这个条件一致的前提下,家长的选择会是甚么呢?孩子又会做甚么呢?曾有研究显示,基于对孩子有计划或没有计划的暑期安排,最后会衍生出孩子在学习上的适应和表现上的巨大差距。笔者在想,假设一个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平均每天看五百字,一个月之后,他就看了一万五千字了。于是,有阅读习惯的孩子跟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的差距可能并不仅仅是阅读的字数问题,还有阅读速度、理解等综合学习能力。又或者,疫情期间的新闻也是很好的学习材料,无论是来自电视、报章,还是社交平台的新闻都是让孩子关注社会、关心身边人和事的起点。纵使留在家中,也是充满学习机会的。年幼的孩子,就要靠父母的引导了!其实,家长懂不懂怎么做不是重点,作为家长的你们,愿不愿意多观察、多关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呢!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oyu/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