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的教育交给学校 然后呢?

2022-03-14 3211 王蒙 澳门日报

 “又要返工,又要睇住对仔女上网课,真係忙到癫!”这是在疫情期间不少家长的烦恼。按统计暨普查局公布二○二○年本澳劳动力参与率的数据显示,女性超过百分之六十六在职;男性则超过百分之七十四,澳门双职家庭不断增加,父母无暇照顾子女亦成为常态。

 事实上,这并非澳门独有现象,社会变迁促使家庭功能在根本上的转变,部分现代家庭已无法兼顾传统的功能,特别是教养部分。除了借助补习与托管服务外,不少家庭更强化了家佣或隔代照顾者的监护替代人角色,从而维持家庭对子女教养投入,把握子女的在学情况。

 这种转变并没有价值上的对与错,学校固然希望家长多尽责任,反之,家长倒是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服务。而社会作为有机体,家庭功能的转变意味各个层面都会受到影响,若要归根究底,离不开三项问题需要回答。

 家庭功能的界线在哪?

 参考各国教育的发展轨迹,其共性在于最早的教育场所都是在家庭。在专业分工的观念渐被普及,教育走向现代化,家庭的教育功能才渐被分割出来,交託予专业人士及学校掌管。

 而在讲求专业分工愈来愈精细的现代社会,教育则常被错误解读为只能在学校出现,且认为学校教授的才具有学习的价值。从社会学的角度,学校在儿童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家庭教育在孩子价值观习得与行为模仿上也是不可或缺。综观国际的教育研究,家庭对于子女成长的重要性已成了共识,家庭结构的完整与否、家庭气氛的和谐与否,以及家庭文化的丰富与否,对儿童的行为取向,影响深远。子女的问题很大部分的根源来自于家庭,而非学校或教师。问题是,社会普遍的共识又是否如此呢?

 在疫情期间,家庭与学校对于家庭功能的期望呈现了落差,彼此并不一致,特别是在教养层面。这问题一直存在,疫情只是让问题浮于水面。部分言论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双职家庭,假设这样的结论为事实,也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何况,问题成因往往是複杂的,也非单一因素便可以作全面解释。

 双职家庭已成了澳门社会发展的既定现实,暂未看到逆转的趋势。若要解决问题,也许,逐步拉近家校双方对于家庭功能的看法,建立共识才是比较实际的方法,过程虽然漫长,但这是基本。那么,首步可以做的,便是让家长明白自己在学校的角色,是单纯的家长,还是持份者。

 家长在学校教育扮演甚么角色?

 家庭功能的再定义同时意味家长角色的调整,随着消费主义盛行,家长的教育选择权一直成为学界讨论的问题,其中最具争议性的,便是学校教育是否一种消费品,而教师的教学是否一种服务。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oyu/4572/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