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所培养的能力与品格

2022-02-28 2193 于大海 澳门日报

 能力:文字思维方式的意义

 几天前和一位前辈讨论,现在年轻人不喜欢阅读的问题。他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社会富裕、科技先进,年轻人娱乐活动的选择更多。可以打机睇片,不是只有睇小说、睇报纸等少数选项;其次是去文字化的问题,他认为我们正身处一个“去文字化”、“图像化声音化”的时代。以电视新闻报道为例,我们通过看影片和听声音来吸收资讯,基本无需阅读任何文字。网络上的各种影片、各种VR的体验工具,也同样是通过看图像、听声音,无需阅读文字。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这个趋势呢?

 先说好处。这个趋势是一种进步,因为学习的工具和途径更多了,方法多总是好的。教育资源网络化之后,能随时随地随意取用;消费者群体巨大,规模效益使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巨大提升。重点是对于某些学科来说,影片、VR等方式的确比传统文字更为切合其教学需要。例如医科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要认识骨骼结构、蛋白质分子结构等等,无论是真实影像还是VR,都能令他们的学习事半功倍,甚至功效十倍。对于文物考古、文化遗产推广等领域来说,影像和VR也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图像和声音等感官刺激,寓教育于娱乐,对提升主动学习的意愿有较大帮助。

 但是对于历史等文科来说,语言文字不单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思想与文化的载体。例如武侠小说的文字版本和电视剧版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作品。文学家通过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和修辞、哲学家通过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和逻辑,都只能通过阅读文字来领会。这和VR有机会取代传统教科书,是完全两回事。

 此外,人在阅读文字的时候,由于没有声音和影像的干扰,专注力较高,更容易记忆和思考书中的内容,亦能控制阅读的速度;看片和听书是无法控制速度的,回放也不如阅读文字方便。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懂之处回头再读,有趣的地方则多次重温,细嚼慢吞,学来的知识才能是长久深刻的。

 请反思一下,我们每天“狼吞虎嚥”大量网络上的影片资讯,有多少能有效吸收和记忆的?重点是,具有阅读习惯和能力的人,影片可以是学习时很好的辅助和补充;但从小习惯通过影片来学习的人,要转为以阅读文字的模式来学习,则未必有这方面的意愿和能力,而且是难以逆转的。文科最着重文字表达与理解能力、文字思维方式的培养,这是必须坚持的根本。

 品格:谨慎的态度、建设的精神

 在历史系读书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强调:“历史最重要是求真,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说话。说话必须要谨慎!”这句话我铭记于心。史学最重要的品格是谨慎,要客观严谨,而不是主观浮夸。时下提倡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说话的技巧和自信,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有自己的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觉得这样做是一种进步和时代需要。重点是,我必须指出:“严谨的态度、稳重的性格、知识的基础”与“说话的自信、自己的观点”非但并不矛盾,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能够提升能力,能力则会带来自信,而观点也必须建基于知识。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oyu/4568/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