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挫折来临的时候

2022-01-31 4553 肖宾 澳门日报

 近年来,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变化,许多年轻人选择自愿性失业,成为“尼特族”或“归巢族”等啃老族群。这些年轻人长大后仍住在家里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家长习惯以物质或3C产品来满足孩子需求、缺少亲子相处机会有关。导致养成孩子遇事不与父母沟通,缺乏“自律”、“同理心”、“利他精神”等特质。

 其中,许多教师会感叹,当前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普遍缺乏“挫折容忍力”,加上少子化,许多父母出现过度保护、遇事代劳等现象,平日过分强调子女课业学习,忽略家事参与和担任班级干部等,可以训练子女待人处世与独立自主。

 其实中外的研究都发现,当前许多企业顾主都期望年轻员工能拥有以下的成就特质,例如:坚毅的意志力、自信与进取心、谨慎与自我克制、好胜心,以及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这些特质其实都和个人的“挫折容忍力”有关,这是一种让人不畏惧冲突与失败,可以有再接再厉、勇往前进的勇气。

 至于要如何帮助孩子自小培养挫折容忍力?例如:要尽量提供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条件和环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大人尽量不要代劳,让孩子亲身体验这些困难,动动脑筋设法解决问题;甚至可以事先虚拟一些状况,设置障碍,让孩子去体会挫折,练习处理与解决。如果孩子在生活中真实遇到失败或挫折时,不妨先同理他的情绪,不必急着打气鼓励或想办法帮他/她解决。先陪伴子女慢慢釐清情绪与问题,再试着让孩子独立去归纳错误经验,并事后给予鼓励,不要轻言放弃。

 记得几年前,有一对年轻父母开车经过速食店,三岁的孩子看到后吵着要吃薯条,且因无法立即吃到薯条而哭闹不已。这对夫妇却直接开车回家,一路上孩子哭喊着:“我要吃麦当劳……”一路上父母忍住脾气,让孩子发洩,直到一小时后,孩子哭累了,也学会哭闹对父母不管用。最后在亲子互相拥抱后,隔日妈妈上超市,买薯条回家,孩子高兴享用,亲子也上了一堂如何“延后孩子满足”的课程。

 上述故事是体现出训练孩子挫折容忍力的最佳案例之一,透过“延后满足”(postpone gratification)策略,自小训练孩子养成“凡事必须耐心等待,不能想要就马上可以得到”这种习惯,如从婴儿喝奶时可开始训练,不必孩子一哭就立刻餵奶,让他稍微等候一下,培养孩子等待的耐心,能够接受延后满足口腹之慾等要求,逐渐延伸到儿童的玩具、喜爱等项目。延缓孩子的慾望满足,慢慢增加其耐性培养与理性思考,当挫折来临时,可以有效面对与处理。

 周祝瑛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oyu/456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