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小班化教学

2023-06-19 4197 戴瑞鸿 澳门日报

 上期提出面对澳门近几年的出生人口下降,对学校和教师定会带来一定影响,需要为此作出更长远的规划,并且建议可以因势利导。今期继续介绍一下国外的经验,以至在优化澳门小班化教学方面的一些思考。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美国部分州率先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随后德国、英国、加拿大等也加入推行小班化教学的行列中。在各州展开的教育教学实验基础上,美国提出《降低班级学生人数暨教师素质法案》,自一九九八年起实行缩小班级规模计划,成为美国联邦教育部拨款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后七年间,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拨出十二亿美元,用于帮助地方学区增聘十万名教师,以满足小班教育推行后的教师需求量。二十多年来,美国在小班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儘管遇到了不少问题、争论和质疑,但总的来说,已经获得各界普遍认可和广泛关注。

 在亚洲,新加坡、韩国等长期实践小班化教学。当中韩国在小班的班额中较为突出,约为二十三人,而新加坡的班额约在三十二至三十三人的区间中,近年有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有新的学校成立。事实上,小班化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有很大的好处。研究表明,当班级人数少于二十人时,学生学得更快,表现也更好。

 澳门自二〇〇〇年起,新生人口进入下降期,小班政策因此在翌年的澳门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被首次提出,并进入实践阶段。二〇〇二年,特区政府继续明确学校津贴基準,由四十五人下调至三十五人,即在每年为各类学校分配教育津贴额度时,三十五人规模的班级也可以领取四十五人规模的津贴,以此推动学校落实小班政策。

 由此可见,澳门小班政策的萌发有其独特意义,主要是为了缓解当时学校收生压力的一种“应急”措施,同时也对众多私立学校起到了规範班额的作用。如今澳门面对出生人口下降的课题,应以更进取的态度去优化教育。或可从两个方面思考:一、班师比和师生比的优化不能取代小班化教学的概念:班师比和师生比固然对优化教学提供了条件,特别是释出教师的工作重担和压力,以便更有效地辅导学生。但是,班师比和师生比毕竟是数字上的平均值统计,倘若班级教学的班额没有实际改变,这种优化措施并不能为小班化教学带来直接的帮助;二、小班化若要公平实践,便需要突破现时的财务计算思维:现时政府对学校的津贴/资助主要是以学生人数(即学校规模)作为基础。这只是均等的原则,而不是公平的做法。前者是指每人被平均分配同等的资源去获得机会或完成任务,后者是指根据个人不同需要和情况提供资源和协助,以达到一种相对公平的结果。以现时专职人员的设立为例,这是依学生人数去配置的,有些学校若人数较少,可能就没有完整的人员配置了。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oyu/450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