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乐队的建设 论如何推动中华文化教育

2023-03-27 4163 廖岷 澳门日报

 澳门的一个定位是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合作交流基地,当中,中华文化有核心地位。要把澳门建设成传统文化基地,从学校做起是关键的一招。

 澳门基础教育一直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二〇〇六年制定的《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的第四条总目标中,清晰地讲到:致力培养及促进受教育者使其能以中华文化为主流,认识、尊重澳门文化的特色。近年,教青局又透过课程改革及基金支持,鼓励学校为学生开设更多的中华文化教育,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地说,如何让中华文化教育在学校成学生自发喜爱的学习内容,仍需教育界共同探讨。这也是笔者长期思考的教育议题,也认为是个很有意义的议题。

 在这裏,想透过澳门坊众学校推行民乐教育的例子,与大家分享经验。澳门坊众学校(下称“澳坊”)一向重视中华文化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逐步形成了毛笔书法、中华武术及民乐三张中华文化教育名片。其中,民乐队的建设很具参考价值。

 一般来说,民乐给人的感觉是传统、沉闷,庄重不如管弦乐,活泼不如流行乐器,总的来说不太容易被学生喜爱。但澳坊的老师却别出心裁,守正创新,透过如下新创的几招,让民乐队成为了学生踊跃加入的热门兴趣小组。

 第一招是在民乐教育中加入大量的时尚元素,以学生喜爱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基础上,近些年澳坊民乐队在练习及表演时,除了传统乐曲外,还加入了不少新内容新曲目,如 《射雕英雄传》、《沧海一声笑》等,甚至加入了荷里活动画《冰雪奇缘》的主题曲等,大大丰富了内容的新颖性。不难想像,当一首首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听众喜爱,表演者起劲,形成了极好的良性互动效果。不夸张地说,许多学生就是在听了如此亲切的表演后爱上了民乐,决定加入民乐队。民乐队每场新颖的表演就是一场成功的招生会,如此下来,民乐队在澳坊的热度一直很高,不愁生源。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学生对民乐产生了兴趣,有了较大的学习动机,再加上适切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自然较好,民乐队的水平也容易上来,对外又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二招是着力打造民乐队的“专业性”和“精緻性”。根据心理学知识,我们知道越是专业而精緻的东西就越能吸引人。澳坊近年一直努力打造一支专业而精緻学生民乐队,为队伍添置整齐的表演服装,让学生学会护理好分配的乐器,努力创设更多平台让学生去表演及比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而且这种专业和精緻不是靠金钱打造,而是要靠学生用心构建而来。学习专业技能,进行雅致表演,成为了民乐队的最好写照,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元素。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oyu/448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