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赈灾义举思考消费模式
2023-02-27 4286 梅里美 澳门日报
土耳其和叙利亚地震,虽然偶尔传来了零星活埋多天生还者的奇蹟,但是死伤者仍是数以万计,加上严寒的气候,增加了拯救工作的难度,同时对灾民带来生存的威胁。因应这严重的灾情,世界各地纷纷伸出援手,募集物资和捐款,希望对倖存者有一点点的支持。
上两周,澳门也发起了赈灾物资的募集,据说是澳门人以包机方式将物资送去灾区,有些机构只收新的物资,有些机构是新旧的物资都可以。这些消息不断在社交平台上洗版和更新。笔者也将信息传给家人和友人,希望略尽绵力,特别是电视不断播出地震后的灾民坐在废墟之中的画面,是令人挺难过的。
募捐的消息出了之后,从社交媒体上所看到的照片,在第一天的傍晚时分,物资已堆满了收集站,翌日早上捐赠的物资已堆满了整条街,甚是壮观。这说明了甚么?澳门人是爱心满满的!
当然,这一次的行动对于笔者来说,也带来了不少反思。前几期笔者谈到因为搬家而发现有些有用的物品,不知怎的买了后却没有尽用,或是有些闲置物品又佔了生活空间,因而决心要过一些简约的生活,不要过度消费。而这次募捐的行动中,很明显是加速笔者立下决心“改过自新了”!话说,笔者收到募集信息当天,回家跟工人姐姐说,看看有没有厚的衣服,可以捐出去。大家翻箱倒柜,结果发现不少乾洗了的冬天衣服,基本上过去两年都没有穿过的。有些棉被是新的,还有不晓得是谁买的羊毛毯子,放在衣柜底,全未用过。最后徵得家人同意(主要是有些物品也不知道是谁买的),都一併捐出。既然搁着没有用,倒不如给有需要的人吧!与其说是我帮了灾民,倒不如说这次义举教懂我不要再浪费和珍惜资源!
打开衣柜,发现其实除了一两套正装以外,基本上每一季常穿的衣服都是那几件,真的犯不着买太多(当然此为服装店老闆绝不乐意之事),但是人总是敌不过很多外在诱惑的。就募捐之事,也跟几个朋友谈起消费的问题,友人A说她曾经一次性买了几双同款的鞋,但是最后一次都没有穿。那么,究竟是甚么促使A购买呢?据A说,当时因为鞋店在促销,买两对的话,第三对会有很大的折扣之类的优惠。从A的经验,很多时候我们购物或会基于便宜而不是需要,这也算是过度消费的一种。另外,友人B说,家里也堆了很多东西,是因为现时购物太方便了。说实在,自从网购出现,特别是受过去几年的疫情影响,网购渐渐成为年轻一辈的消费模式。网上的货品远比实体店多,而且不出门也能买到,这种便捷的模式无疑是方便了一众消费者,同时也容易陷进了过度消费的行为。消费教育不单是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也涉及到个人对自身的认识,同时也是一个哲学的问题,是想要?或是需要?当然,这也涉及全球的环境保护和经济的课题。确实是一个不能错过的随机教育呢!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oyu/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