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颗不冷淡的心

2022-03-12 2072 姜洪 澳门日报

 香港的疫情及俄乌的战争,是近日不少澳门居民热烈讨论的话题。我们是怎么感受或评论这些境外之事?有些人会设身处地,除了感到难过同情,甚至愿意做些事情来提供协助,例如捐钱;有些人会理性分析情势及提出建议;也有些人显得事不关己,甚至发出落井下石的评论。感性者不明白为甚么有人如此冷淡,理性者也不明白为甚么有人过于悲天悯人。

 这些差异是怎么来的呢?

 孟子说人皆有恻隐之心,也就是我们看到别人受苦的时候,会产生怜悯的情绪,觉得他人可怜。同情他人,却不一定能体会到和别人一样的感受,所以有些人会捐钱给穷困者,但有时却不能关顾受助者的尊严;同理心 (Empathy) 是从情感上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也就是换位思考,感受他人的感受,正如我们会跟着电影情节哭,那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主角的情绪。同理心不是性格,也不是知识,同理心是一种心理能力,是人类用以管理情绪及社交沟通的关键能力。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一般人能展现较强的同理心,是因为自己当下也处于相似的困境。一旦我们在心理或生理上不再经历强烈状态时,就会大幅低估自己及其他人所经历的遭遇。记得上月底寒流来袭时,大家都感到寒冷,所以我们对于香港在室外等候入急诊室的患者就特别有同理心。相较澳门居民已经很久没有在超级市场排长龙大买食物,当新闻画面拍到香港超市空空的货架时,激发我们同理感受的幅度较小及时间较短,新闻过后,已经不再记得辛苦排队买食物的辛酸感受,更别论战争不是我们经历过的情境。当我们隔日与朋友聊天时,别人面对的这些困难,就好像离我们更远了一点。

 现代社会之所以这么多矛盾冲突,那是因为拥有“换位思考”能力的人并不多。“同理心”是一种稀缺的品质和能力,除了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及社工们,一般人都需要长时间培养才能养成这种能力。同理心能力越高,越能不受自己当下经验所影响;能拥有理解别人需要能力的人,不少因而成为领导者或改革者,只因他们更能掌握人们的渴求,从而提出应对的计划。

 打造一颗不冷淡的心,我们除了学习忍住不要批评,更要侧耳倾听其他人的情况及需要,还可以借用专业的训练方法,尝试设身处地想像自己就在某个新闻画面里,感受当时的温度及气氛,甚至幻想自己与其他人交谈,这样我们就更能感受到别人的感受,慢慢便不需要特别的想像,也能明白其他人的情况。同理心让我们生活谦虚、包容、宽恕,也愿意接纳不完美。要建立一个共融和谐的社会,我们需要更多有同理心的居民。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nkang/1224/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