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放手
2022-02-26 2004 邢国均 澳门日报
新婚夫妇聊到婚后生活,阿豪婚后与太太搬出去住,刻意选了与父母邻近的屋苑方便照应。然而,阿豪的父母亲不时突然来访,除了聊天,还来打扫房子,或準备食物给两个年轻人。虽然这确实减轻了新婚夫妇的家务工作,但夫妇俩慢慢觉得有点不对劲,虽然感谢父母照顾,但却觉得二人的生活空间及时间被悄悄地侵佔,二人也因此多了口角。
阿欣分享说,母亲非常重视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所以兄弟姐妹连同伴侣及孩子,都需要出席每周一次的家庭聚会。过往妹妹常以工作为由缺席,母亲会跟阿欣哭诉,指妹妹不孝顺。到阿欣结婚后,出席家庭聚会的焦点渐渐转到她的丈夫身上,丈夫开始埋怨,虽然他很乐意与阿欣的家人相聚,但觉得每次吃饭的气氛都不轻鬆,有种莫名压力要展现出和乐融融的样子。各位读者,上述情况可理解为父母仍在适应子女成年及独立后的状况,今日让我们来探讨父母还没有放手的情绪。
失落 (Loss) 是指一些我们曾拥有过的人或物,但种种原因使我们再也无法拥有。失落不一定跟死亡有关,但被剥夺、无法做到、受到破坏、减损及丧失都能让人失落,继而产生悲伤、愤怒、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孩童时代,我们处理失落的解决办法,是依赖父母,例如同学转校了、玩具坏了,考试成绩不理想等情况,我们会向父母哭诉。儘管大部分时候父母未必能让我们失而复得,但却能给我们重要的情绪安慰。每个孩子都在这样的情境中成长,不知不觉地学习到可以通过别人来处理失落的情绪。虽然成长的经历中也被鼓励学习独立面对及承担,但社会赋予父母、亲人、好友、伴侣甚至同事及专业人员去帮助我们度过失落,因此真正有勇气及有经验让自己敢于面对失落的人实属少数。
阿豪及阿欣的父母都因子女结婚而面对失落,失去了担任多年的照顾者角色、与子女相处的时间减少、家庭的生活节奏改变、不能改变子女要离开身边的事实。子女成年独立,对父母而言,确实是一个重大失落。心理学家及灵修大师都残酷又不避讳地告诉我们,每个人面对心理的失落,都必须靠自己去消化接纳,如果将这个任务转移给别人,除了延长适应时间,更会让自己及他人都陷入压力中。阿豪的父母还希望延续父母的责任,所以会尝试给予子女生活上的照顾,表面上为了减轻年轻人负担,但其实自己很享受;阿欣的母亲希望透过每个人回来吃饭来确认子女仍与她同在,为了迴避失落的痛苦,甚至用孝顺为名义要求子女付出时间,难怪子女或子女的伴侣会感到压力。
我们常常没有察觉到自己将处理失落的责任丢到其他人身上,因为我们善于包装这些情况,以为自己给予帮忙,或者认为那是别人的责任。回顾一下当我们觉得不顺心,埋怨别人没做好事情,对人发脾气,有莫名的冲动及难过时,不妨想想在这件事情上自己是否有甚么失落的情绪需要自己面对。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nkang/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