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浅谈儿童多动症
2023-12-16 2027 何怀宏 澳门日报
儿童多动症西医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神经发展障碍性疾病,发病原因包括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遗传根源,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临床上以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为主,分为三个亚型(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过度活跃 / 冲动为主,混合型)。ADHD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且男孩和女孩的行为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男孩可能更活跃,而女孩可能倾向安静地注意力不集中。
儿童多动症相约于中医所指的“脏躁”、“躁动”。成因可为先天稟赋不足,或后天调护失宜,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所致。本病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心、肝、脾、肾功能不足。治疗原则为调和阴阳,平抑肝阳。本病预后较好,绝大多数患儿到青春期逐渐好转而痊癒,但也有不少患儿的症状持续到成年。中医根据“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与消化系疾病及精神睡眠障碍和精神心理异常的关係,认为胃肠与精神性疾病密切相关。
多动症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护理)
中医治疗疾病离不开个体化及整体治疗。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所属的病症类型进行整体分析,再作出最适合的治疗。治疗方向以和阴平阳,养神益智,调节异常功能为目标。一般建议用中药加上针灸治疗。中药及针灸相互作用可使疗效更显着。“针灸攻其外,汤药功其内,则病无所逃矣”。辨证分治为心肾不足,肾虚肝亢,心脾不足,痰热内扰四大类型。
一、中药治疗
在中药方面,需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情症状,结合体质特点,分别给予个体化的处方药物:
(1)心肾不足——症状:记忆力欠佳,自控能力差,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遗尿,梦多,或有腰痠乏力,面色黧黑,苔薄,脉细软。治法:补益心肾。方药:孔圣枕中丹加减。常用中药:远志、菖蒲、败龟板、龙骨等。
(2)肾虚肝亢——症状:手足多动,动作笨拙,性格暴躁,易激动,冲动任性,难以静坐,注意力不集中,并可有五心烦热,盗汗升火,大便秘结,舌红,苔薄,脉细弦。治法:滋肾养肝。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或加味逍遥散。常用中药:茯苓、山栀子、白芍、柴胡、牡丹皮、熟地、山药等。
(3)心脾不足——症状: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虚胖,多动而不暴躁,言语冒失,做事有头无尾,记忆力差,心悸,严重者会有口吃,伴自汗盗汗,偏食纳少,面色乏华,舌淡嫩,苔少或薄白,脉虚弱。治法:养心健脾,益气安神。方药: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常用中药:太子参、茯苓、白朮,远志、菖蒲、益智仁等。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nkang/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