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污名化
2023-07-01 3394 勃朗特 澳门日报
张婆婆最近因为血压不稳定去看医生,一系列检查后证实心血管没有大问题,细问之下得知张婆婆受失眠困扰。她自述好长一段时间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好久都睡不着,睡着不久又因为夜尿起床去厕所。医生表示睡眠质素会影响血压不稳定,建议张婆婆看精神科,评估是否要服用安眠药或有其他情绪困扰。大强是公司的管理层,最近换了老闆,新老闆要求严格,每件工作又要快又要準,每项都是不可能的任务,没有前例可循,甚至没有资源协助。大强面对老闆的压力,还要指导下属,他发现自己的脑袋一天到晚不断想着工作的事,不仅思考还没解决的问题,还不断回顾自己的工作表现。好几次,他发现上班前双手都在颤抖,脑袋一片空白。跟他相熟多年的朋友,鼓励他去看心理治疗或精神科医生,或许吃点药或接受辅导可以帮助他纾缓一点,工作表现会更好。
或许大家对张婆婆或大强遭遇的情况并不陌生,可能也会有类似的担忧及困惑,会自问:“我需要看精神科吗?我有没有发疯?”儘管现在知识普及,医疗保障系统健全,居民普遍愿意积极预防疾病及参与治疗,但是不容否认,这样的积极性一遇到精神科,很多时候就变得消极。因为大家普遍对精神科有刻板印象,认为精神科是看精神病人的,而精神病人污名化,会导致我们担心自己成为被标籤的异类。
精神病人被污名化是一系列的过程,我们将在精神科就诊的人称为精神病人,就开始帮他们贴上一个又一个的负面标籤,这些标籤可能包括精神病人会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有幻听幻觉,甚至有攻击倾向等。通过这些标籤,可以将精神病人归类为“其他人”,以此与“正常人”区分。为此,这些拥有精神病标籤的人,在社会上就可能受到不公平待遇,例如异样的眼光、排斥、迴避,甚至影响找工作或居住。所以,当自己没有出现刻板印象中精神病人的情绪行为问题,自然会认为自己并非精神病人,因为没有人愿意被贴上这些负面标籤及接受不合理的待遇。
事实上,社会如不改善精神病污名化的问题,除了影响真正患病的人缺乏社会支持及良好的康复环境,更深远的影响是阻止了真正有需要的人及时就医。事实上,无论经济能力、学术背景、年龄或性别,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可能出现极度混乱的情绪、无法控制的焦虑、甚至失眠。就如感冒看医生,张婆婆或大强精神状况与平常不同,最合理照顾自己的方法就是看医生,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正如大部分的疾病,病向浅中医,失眠或因焦虑而产生的生理反应,不少症状都能在医生的协助下成功缓解。如果你出现张婆婆或大强的疑惑,正考虑是否要到精神科就诊或看心理治疗师时,不妨想想是什么阻碍了你合理照顾自己的精神需要,切莫受刻板印象影响自己接受治疗的时机。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nkang/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