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我家的邻居
2023-05-20 1505 肖伊绯 澳门日报
张婆婆跟附近的几户邻居同住在一个屋苑多年,孩子小时候常常一起玩,现在子女也都长大成家。但几个长者还住在同一个屋苑,彼此关係好像更紧密,每天下午都到张婆婆家聊天,张婆婆也留他们吃晚饭,慢慢大家好像就习惯在张婆婆开餐。张婆婆说自己本来也要煮饭,多煮两个人的饭菜还比较容易,大家一起吃饭也开心。但久而久之,这好像变成张婆婆的责任,就算张婆婆约了子女外出吃饭,她也放不下心,出门前会先弄好几个饭盒给邻居。子女最近打算带张婆婆去欧洲旅行,张婆婆却因担心邻居没有饭吃而不想外游。子女不解,问张婆婆:你照顾邻居是否已超越界线了?
界线是用来划分自己及其他人的,在自己的界线内,别人不能随意进入,正如陌生人不可以进入我们的房子;就算是父母、老师也不可以看我的日记或翻动我的东西。我的身体也有界线,不经我同意,别人不能触摸。同样,我们心理亦有界线,别人对我的要求、期望或态度,我不一定需要照单全收。如果超过了我的界线,我是可以拒绝的。如果当界线模糊,我们无法区分自己跟别人的需要时,我们会把别人的需要变成自己的需要。常见的情况是为别人而活,没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会悲观的觉得自己好像可有可无,因为连我们也看不清楚或讲不清楚自己的思想或者感受。
回到张婆婆的情况,原本她跟邻居有各自的家庭及房子,但随着大家退休,时间多了,邻居刚开始只是到她家聊天,但邻居的晚饭慢慢却变成张婆婆的责任。其他人可能只觉得张婆婆善良,张婆婆不仅承担了这些不应属于她的责任(邻居及邻居的子女应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还因此牺牲与家人相聚的机会,事实上,与自己子女相聚才是张婆婆界线内的事。所以,张婆婆跟邻居的界线模糊了,她因不知怎么拒绝,让别人一步一步入侵了自己的界线。
看到这里,各位读者可能心里会责怪邻居,怎么得寸进尺欺负张婆婆。确实,邻居自身的界线也不清楚,因为她们悄悄把自己的版图画大,将自己的责任变成别人的责任,缺乏明确的个人界线,不敢或自认没有能力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对她们来说,这可能是藏在心底一种没有能力的羞耻感。
两个人相处的界线是持续互动的过程,如果张婆婆能守好自己的界线,邻居也不容易入侵。就算一次心软而失守,但健康的心理界线,会提醒我们应该要加强防守。人际关係中,我们不只要明确自己的界线,还要用语言或行动让别人知道,哪些要求、行为或语言是可以接纳,哪些你不会。如此朋友间会慢慢建立相处之道,这样的关係,也会长久而没有负担。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jiankang/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