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故事”的误会

2022-03-28 1582 夏金 澳门日报

 去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一本新书:《中国哲学童年的故事》,内容是探讨先秦墨、法、儒、道四家的思想。一位朋友看过后,传来电邮投诉:“给你的书名误导了。我还以为书的内容一定浅易轻鬆,哪料内容比你以前写的几本书严肃、艰涩。”他大概因为书题裏面“故事”一词产生了误会。

 在该书的前言我已经解释过:“故事不一定浅薄,不严肃。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小说、戏剧都是在说故事,(但)它们的内容严肃、深邃,关涉人生重要的问题,发人深省。”

 故事并不追求全面:“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有好几个不同的故事:和配偶青梅竹马,虽然家庭反对,战乱流离,终成佳偶的爱情故事;少年时家教过严,父子反目,后来怎样尽释前嫌,和好如初的伦常故事;怀才不遇,未获赏识,百折不挠,终于出人头地的成功故事。一件事也可以有不同的故事。故事并不追求全面,涵盖主角、人事所有的要点。然而,好的故事,就是不全面,却都能让听者更了解故事主角是怎么一个人,是怎么一回事,对故事主角有更深的认识。”

 很多介绍哲学的书:详细胪列要点,解释概念,分析论证,发掘其中微言大义,呈示所讨论哲学的严肃、深邃,但却往往没有交代情节,特别忽略了是甚么问题掀起了所讨论的哲学思想。这些着作可以是经典传世的佳作,但却不是“故事”。故事要有情节:把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交代清楚,脉络分明。

 《中国哲学童年的故事》,书题裏面“故事”一词就是这个意思。不过,故事应该是以听故事的人,而不是以说故事的人为本,用今日的术语,就是对“读者友善”。朋友读来觉得晦涩,那就不得不抱歉故事未讲得好了。

 陈永明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gushi/812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