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悲观的中韩建交三十周年

2022-10-13 3197 王意恒 澳门日报

 八月二十四日,是中国和韩国建交三十周年的重大纪念日。

 中国有句古语“三十而立”,所以,两国的官方都希望中韩两国关係走向成熟,毕竟人到了三十,开始成熟世故了。但是在我看来,这也许只是两国之间美好的愿景而已。

 首先就是政治原因,自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和韩国分属不同的政治阵营,在意识形态方面天然对立,因此,韩国当时的民众对中国的印象是极差的,各种负面印象和偏见至今都存在,这是有特殊的历史原因的。其次这样的“恶果”当然离不开不少韩国媒体日复一日渲染中国的各种无理行为,让韩国国民对中国心生恐惧和厌弃。

 对于一个有着极强民族自尊心的国家来说,感到被邻国“不尊重”就如同逆鳞,是不能触碰的。而在韩国媒体报道的各种事件中,无论是中国渔民在有争议的海域捕鱼的争端;或是从中国飘过来的“雾霾”问题,都在不断恶化着两国民众之间本已脆弱的好感关係。

 从八月韩国新上任的驻华大使郑在浩的演说,就能嗅到这样的味道:“他强调相互尊重是中韩关係核心原则,希望中韩关係能相互尊重。”言外之意就是目前中韩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尊重”的问题,韩国感到了屈辱,很不开心。在我看来还是互相不够了解,缺乏交流和沟通,对于韩国的不少精英阶层来说,他们最认可和最想模仿的国家是美国,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韩国的政府高层和知识精英阶层,严重缺乏对中国了解的专家学者,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这些掌握了话语权和决策权的人士,大多都有赴美留学的背景,但鲜有到中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对中国认知的“偏差”。虽然中国距离韩国是如此之近,但是这种强烈的疏离感和陌生感,让整个韩国缺乏“知华派”,就更别论“亲华派”了。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获取资讯的主要管道就是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韩国,只要是有关中国的消息,大多都是负面的。我在韩国生活的这二十多年,也深刻感受到这样的荒诞之处,那就是在资讯获取如此发达的今天,我周围的朋友、学生们,他们还对中国有如此多的不理解和偏见。由此可见,通讯技术的进步和便捷,并不一定会带来真相和理解,反而是更多的虚假和偏见。所以古人说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是极其有道理的,因为去过中国工作、学习的韩国人,多数对中国还是抱有比较客观友善的态度,而不会成为一个从未踏足中国,却又抱有坚定的“厌中情绪”的人。

 中国有一句话,很能形容三十年这个特殊时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韩国将来是想延续维持和东方大国的脆弱关係,还是转而彻底投向西方大国的怀抱呢?因为涉及到选票,所以很大部分取决于双方国民之间的好恶程度,而这也恰恰是让我最悲观的地方。至今为止,依旧看不到希望。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guoji/9575/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