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伊德:巴人的“凡尔赛条约”
2023-11-15 2997 魏昕 澳门日报
把上帝所赋予的“应许之地”(古之迦南,今之巴勒斯坦)全部“收回”,是犹太锡安主义的主流信念,亦渐成以色列政府国策。
以色列自一九七七年右翼利库德集团掌政以来,就不断在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犹太殖民村,蚕食巴勒斯坦人土地,残酷镇压巴人的抗议行动。终于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五年的一九八七年,一辆以色列卡车闯入加沙,辗毙了四名巴人,引爆出巴勒斯坦地区第一次反抗以色列人佔领的起义行动。
所谓的起义,包括非暴力的示威、集体抵制美以产品、公民抗命(拒向以色列交税)、巴人拒绝在以色列工作等。而暴力抗争,是用石头、土製炸弹袭击以色列人,偶尔开枪射击。以军在此第一次起义中,杀害了千多名巴人,伤了十三万人,监禁了数万人,被囚者不少遭受酷刑。
联合国批评以用致命武力对付巴人。冲突中,有五十名以色列平民丧生。
一九九三年,在美国民主党总统克林顿扯线下,以色列与巴解组织进行秘密会谈,导致一九九三年签署《奥斯陆协议》。《奥斯陆协议》只是一份以巴同意息干戈,开展和平进程的协议,主要条款是巴人放弃暴力抗争,与以色列和谈。以色列承认巴解组织是谈判对手,并无确定巴勒斯坦立国的细节——一切需要在五年过渡期中谈判。
当时在西方世界赢得一片掌声的《奥斯陆协议》,被巴勒斯坦裔着名美国哲学家爱德华 · 萨伊德形容是“巴勒斯坦人的凡尔赛条约”——巴解组织将成为以色列(政策)的执行者,协助以色列深化其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经济与政治支配,同时巩固它(这种状况)的永久依赖状态。
(巴勒斯坦民族最终会消亡还是立国? · 十)
沈 实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guandian/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