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日战”以按兵不动博同情
2023-11-08 3474 王颖 澳门日报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为“赎罪日战争”,是被以色列佔领了土地的叙利亚和埃及联合发动的。
约旦因在“六日战争”中失去佔一半人口的土地,担心再参战失败,会再失土地。而倘若约旦在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战胜,应交由巴勒斯坦人管治还是交回约旦的问题,与埃及和叙利亚有异见,故不参战。这场战争的诱因是以色列分别在西奈和戈兰高地上修筑大量防御工事,又在苏伊士运河建成庞大的碉堡系统,命名为“巴列夫防线”。
开战时,两国分别攻击于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事头两日埃叙佔上风,阿拉伯士气大振。之后战况逆转,第二周叙军被迫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半岛,以军更越过原来的埃以停火线,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赎罪日战争”导致埃及领导人萨达特思维的改变:如果不能打败以色列,只能承认它的存在;以色列亦意识到,在战场上取胜一时,也无法确保未来在军事上可以战胜阿拉伯国家。
在双方都有和平意慾下,一九七八年由美国斡旋,以埃达成了《大卫营和约》,翌年签署《埃以和约》,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此后,埃及开始走远离苏联影响力、倾向美国的外交政策。战事结束后,阿拉伯各国对欧美和以色列的仇恨进一步增加。战争期间,中东油国利用石油为武器,对在“赎罪日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欧美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令国际原油价格,从战前不到三美元一桶,升到接近十二美元。
“赎罪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色列虽然收到情报,但仍然按兵不动,放弃先发制人,等待对方攻击。
(巴勒斯坦民族最终会消亡还是立国? · 六)
沈 实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guandian/1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