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不打不相识
2022-12-21 1445 残小雪 澳门日报
第四次阿以战争结束后,阿拉伯产油国随即联手先减产,再向在这次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及西方国家进行石油禁运(最初目标是美加英日荷,后扩大到葡萄牙、罗德西亚——今天的津巴布韦、南非),结果造成世界原油价格由原先的每桶不到三美元,暴涨到十二美元。石油危机蔓延全球,西方国家经济更陷入衰退。
然而,阿拉伯国的石油收益,却由一九七三年的三百亿美元暴增至一九七四年的一千一百亿美元。大部分受制裁国家一个月后投降,表态在中东问题上支持阿拉伯人(荷兰除外),于是阿拉伯国把他们从制裁的黑名单中剔除,恢复供应。接着日本也宣布站到阿拉伯人一边(日本能源八成靠输入,主要来源是中东),最后只有美国和荷兰继续受制裁。石油禁运最终随着美国主动和产油国谈判,于一九七四年三月十八日结束。
美国于一九七四年二月主动邀请十三个产油国到华盛顿开会,双方商讨之后同意成立国际能源署来协调石油供应。之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沙特王室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最后达成协议:美国出售军事装备予沙特,同时承诺保护沙特国土不受以色列侵犯;沙特作为回报,所有石油交易均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即沙特向外出口石油时,只接受美元。同一时间,沙特在石油交易中所获得的美元盈余,都用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由于沙特是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在中东具主导地位和号召力,到一九七五年,石油出口国组织OPEC的其他成员,都一一仿傚沙特做法:一边用美元结算石油,又把油元盈余购买美国国债,形成了一个“石油——美元(生生不息的)循环”。
(中沙关係进入里程碑时代 · 六)
沈 实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guandian/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