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利益与人权搏斗

2023-01-08 2060 刘长江 澳门日报

 “隔离”就是把“疑似已染疫/可能染疫”的人和“健康的人”于不同空间隔开,有助控制疾病、降低死亡率。

 面对世界上每年平均发生二百起流行病事件,一场疾病要成为全球大流行只是时间问题。在未来的生活中,你我随时会成为下一个病毒的“带原者”。隔离甚或会成为生活的常态,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段,只是形式空间的变化,原则不变。

 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隔离具有其重要性,但同时存有缺陷,涉及监控、收容和控制,产生不良的心理压力等,成为剥夺人权的手段。在衡量保护生命与保障个人隐私的同时,每个国家的人民观看的角度不一。例如于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在崇尚自由的国度,有人甚至认为戴口罩是对个人自由的严重侵犯。至于该国因此病而死亡的人数,大家有目共睹。

 此时,为公共利益的法律权力必须有效行使管辖权。政府必须承担起保护居民的必要责任,于瘟疫期间,推出一系列的公共卫生措施,包括让居民初步认识当下病毒的基本知识,减少恐惧;必要时实施隔离,将病毒在社区传播的危害降到最低,期望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社会的秩序。面对外界各种不稳定的因素,隔离时期随时被拉长,需準备足够人手解决严守医学观察的工作,包括对被隔离者的心理疏导等。于此同时,掌权之士不要滥用检疫和隔离的权力,而且需灵活运用。反之,无利防疫,更会引起民愤。

 书中提及数个数据公司利用统计分析多个大型流行病的发展走势,对人类的危害影响以及能解决的方案。然每次发生的大型流行病的背景均不一,需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多方的解析。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或会引起部分国民的反对,他们不愿牺牲隐私,被裸露在“千万对眼睛”底下,甚至组织游行、暴动,反对此类的研究。此时,人们将面对的就是公共利益和人权的拉锯战。哪者对于当地社会甚至全球世人健康更为重要,或因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有不同的观点。但对于国民需承担的社会责任,政府有必要加强宣传以及教育,官民携手合作,才能更快地将病毒“打败”。

 在未来,甚至会出现比过往大型流行病更严重的情况,隔离虽存有一定缺陷,或会使被隔离者产生心理问题,但无疑是降低感染率的手段之一,也能降低病毒突变,让医疗系统不至于提早崩溃。对于整套严格的隔离防护措施,人们常见的隔离场所有医院、酒店、公共体育馆甚至家居等。倘一个地区于同一时间内多人染疫,医疗系统早已超出负荷力,家居隔离必成为没有选择的选择。对于普通老百姓,他要如何更好地应对,更好地与家人“隔离”,或许听从政府指引也许只是表面功夫的“应对”;当病毒爆发处于水深火热阶段,居家的所有人或早已“揽炒”。建筑师/工程师有必要于现时或未来的建筑物(包括家居、隔离酒店等),考虑病毒感染控制等需求,加入通风系统、具有消毒杀菌功能设备的指定材料,最大程度杜绝病毒的传播。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844/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