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2023-01-08 1782 龚莹莹 澳门日报

 如果你认识一个新朋友,他告诉你他主修哲学,相信不少人要么猜想他是个逻辑型思想家,要么觉得他可能是个有点“离地”的空想家。这样的偏见或误解,与我们身处于这个由资本主义主导、事事讲求实务或实际回报的社会不无关係。而哲学,难道一定要这么抽象或深奥,让大众觉得那般虚无缥缈、遥不可及吗?事实上,哲学的起源是人人皆有的“好奇心”,作者乔尼 · 汤姆森(Johnny Thomson)认为,哲学应该要很简单、很有趣,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才对。

 身为牛津大学创业中心负责人兼讲师,他在辅佐未来企业家的课堂上,发现学生看似平凡的提问常常都是哲学大哉问,便希望让更多人享受学习哲学的快乐,于是决定透过在社交平台Instagram上经营的帐号(@philosophyminis)写哲学短文,在碎片化的阅读时代,启发更多新世代读者,练习从日常“小问题”中挖掘“大思辨”。

 在本书一百三十五则人生思辨题中,借数千年来近百位哲人的想法,作者认真地与生活玩笑及日常疑问,进行深刻对话,并採用大量第二人称的发问方式,生动有趣地将读者直接拉进他的一个个设问现场。读者的脑筋也就随之“动起来”,继而从中认识书中所囊括的一众古今思想家,如:“传统哲学家”柏拉图、笛卡儿、鄂兰,心理学家佛洛伊德、荣格,以及发人深省的文学家卡缪、卡夫卡,乃至扭转人类历史的重要人物马克思,现代电脑科学之父图灵,甚至是激发大众热论的电影角色小丑等。

 在这个凡事讲求速度,阅读耐性愈发贫乏的年代,书中每篇文章透过不同的生活场景阐述一个哲学观点,言简意赅,读者均能在双页的篇幅内读完。这样的阅读节奏很适合都市人,一天一篇让这些充满趣味的哲学概念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然,你也可以每次一口气读完一整个主题章节,以获得更深刻的阅读效果,并从中发现哲学家之间的交互影响。作者将这百多篇文章归纳在十个主题的範畴内,包括:伦理学、存在主义、艺术、社会和人际关係、宗教和形上学、文学和语言、科学和心理学、日常哲学、知识和心智、政治和经济。

 上述十个主题无一不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伦理学是关于好行为与坏行为,或者好人与坏人的探究;存在主义是拒绝去做别人认为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它要求我们掌控自己的生命;艺术涵盖我们表达独特人类经验的各种方式,让他人得以一探究竟;社会牵涉到我们会如何共同生活在一起,而人际关係就是人们对待彼此的态度,它既属于个人,也会影响彼此的生命;宗教和形上学都涵盖科学无法触及的事物,因此超越了物质世界;所谓文学,便是使用语言探索连哲学都有所疏漏的真理;科学研究的是这个世界,而心理学是最贴近人性的科学;日常哲学使我们反思自己的想法,或者让我们深思日复一日所做的平凡事;心智就是你的思想,喋喋不休,无从逃脱;政治,乃是集众人力量所做之事,或伟大或险恶。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842/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