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粮食供求的经济密码

2023-01-08 4689 安琪 澳门日报

 经济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当提起关于经济的书籍,第一时间大概想到教科书或学术论着。而将经济学理论,以深入浅出、普罗大众都能明白的方式,解释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韩裔经济学家张夏準,无疑是其中的高手之一。

 毋须具备太多经济学知识,却仍然能理解基本内容,是閲读张夏準作品的好处之一,看似举重若轻,其实足见其深厚功力。张夏準出生于韩国一个小康家庭,后负笈英国,获得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后,曾在该校任教,现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经济学,也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他亦曾担任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的顾问。

 这位曾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影响深远的经济学家,过去二十年写过不少关于经济政策的着作,他的《踢走梯子:历史眼光下的发展策略》,更令他一举成名。在这本屡获殊荣的着作中,张夏準一反主流经济论述,直指所有发达国家的致富之道,皆有赖于政府积极干预经济。他点名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批评他们阻挠发展中国家脱贫。七年前,英国脱欧公投前夕,张夏準在《卫报》撰文,指不论英国脱欧与否,都无法摆脱其长期过度依赖金融业而忽略製造业的结构性问题,更反驳在后工业知识经济年代,製造业不再重要的说法。他举例瑞士这个全球人均製造货品产量最高的国家,藉此强调製造业始终是确保国家长远经济繁荣的主要来源。

 如果读者单看书名,以为张夏準想以经济学者身份,捞过界当食家,那恐怕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因为严格来说,《餐桌上的经济学》不过是以十八种日常食物为切入点,藉着讲解每一种食物背后的故事,向读者解释经济学概念外,张夏準亦一如既往,挑战当今经济学主流的说法,促使读者反思主导当今世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以因应全球秩序的大变局。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一口食物,其实都有相关文化因素、经济历史和贸易政策推动,这不只影响人类的经济行为,更塑造了社会的价值判断和公共政策。在《餐桌上的经济学》中,作者以历史角度,配合经济学实证分析,加上诙谐的写作风格,试图揭开现代经济背后的真面目。譬如热带地区多穷国,为什么当地的国民只想捡椰子?几乎人见人爱的朱古力,究竟藏着什么瑞士人富裕的秘密?又例如让牛肉在全球自由贸易,但説到底又是谁的“自由”?

 在《餐桌上的经济学》中,张夏準除了讨论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平贸易、製造业对一国经济的重要性等经济议题外,亦希望解释这些跟时局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正如何影响着贫富差距、公共卫生与气候变迁等问题,企图破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华盛顿共识”的迷思,即一套以新自由主义为基础,针对拉丁美洲和东欧国家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84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