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幸福

2022-12-11 3284 季风 澳门日报

 这是一本关于人生终极追求——“幸福”的书籍。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即使不曾感受到幸福,似乎也能营营役役地生活下去。只是偶尔,我们会不禁自问,人生在世,为何而活?每天追逐着大多数人认为重要的事物,如功名、财富、事业……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如果他日愿望成真,我们能为此而幸福吗?幸福能持续多久?

 本书的作者沙哈尔教授,在十六岁时已勇夺全国壁球冠军,可谓人生大赢家,出道即巅峰。按常理,如此前途无量且举世闻名的成就理应能带来长久的幸福,可事实上,名满天下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并不能让人感受深远的幸福。所以作者不断思考、阅读和研究,也从生活中学习和感悟,逐渐创立了这套被誉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学科——从幸福到更幸福的心理学,由此引领人们重新认识幸福。

 作者对幸福的定义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快乐是现在美好的时光,好比当下利益;意义来自于目标,犹如未来利益。书中把人生对这两种利益的追求程度划分为四个象限,从而界定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生,分别是:只着眼未来而牺牲眼前快乐的“忙碌奔波型”、只着眼当下快乐而无视未来的“享乐主义型”、对一切失望并无所追求的“虚无主义型”,以及为未来做有意义的事和感受当下快乐的“感悟幸福型”。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和“先苦后甜”大概是无数人的座右铭,虽然可以帮助人们取得世俗的成功,却未必能带来幸福。书中认为,这种人生观属于忙碌奔波型,只为未来而活,即为了明天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快乐。生活中也有些人盲目放纵自己,只为现在而活,不为将来努力,是只顾眼前快乐的享乐主义型,享乐带来空虚。匈牙利心理学家米哈里 · 契克森米哈赖曾说:“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时。”没有挑战和目标的人,自然无从感受背后的幸福。生活中另一类人,并不为现在或未来而活,而是活在过去的虚无主义型。作者所提倡的感悟幸福型,则是同时活在现在和未来,即既朝着目标进发,又享受现在所做的一切。

 当然,对于“幸福”的定义,或许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每个人心中有都有不同的幸福模样。这本书可能不是来教我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在吿诉我们幸福不是什么,它不是物质和财富的堆叠,不是名成利就和家财万贯的状态,不是世界冠军的光环人生,不是得到无穷无尽的东西,幸福无处不在,来自于我们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和未来意义。诚如译者也在后记中提到的那样,“幸福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幸福是一种感受的能力。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828/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