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空下的伦理规範

2022-11-20 1395 托克维尔 澳门日报

 时局纷乱,閲读智者的着作,有助吸收知识养分,清醒头脑,例如澳洲哲学家彼得 · 辛格(Peter Singer)的作品。

 去年九月,辛格登上澳洲报章《悉尼先驱晨报》,内容跟他中“头奖”有关。事缘他赢得美国伯格鲁恩智库的一百万美元奖金,以表扬他多年来在哲学、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卓越贡献。得悉获奖之后,辛格却不打算将之储蓄养老,反而潇洒地全数拨捐慈善机构。

 这位当代哲学家,视富贵如浮云,但对人类的未来却非常执着,处处斟酌,字字珠玑。辛格曾任教于牛津大学、纽约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及加州大学等。一九九九年,辛格出任普林斯顿大学人类价值中心生物伦理学教授,并且任教至今。他是国际生物伦理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ioethics)的创始人,出版的几本着作,对不同知识领域皆具开创性贡献:一九七五年出版的《动物解放》,引发了当代动物权益保护运动;他的《应用伦理学》成了广泛使用的教科书;《生与死的再思考》得到一九九五年国家书籍会议的非小说类奖。

 二十多年前,辛格出版《我们只有一个世界》,这是他二〇〇〇年在耶鲁大学的授课内容,然后在“九 · 一一事件”发生后略作修订。辛格当年认为这一次震惊全球的恐怖袭击,使文明冲突论再度浮面。学界争相讨论事件,一时之间让主张全球化的论述变得不合时宜,甚至丧失解释能力。但辛格反驳这种说法,他认为只要观察恐袭事件发生后美国的回应,我们不但无从否定,相反可更加确认世界已逐渐成为一体的事实。而“九 · 一一事件”正好证明,不论一个国家如何强大,同样无可避免恐布袭击,而从来唯我独尊的美国才醒觉到,只有跟其他国家合作,反恐战争才有望成功。

 除了反恐,人类面对的挑战接二连三,《我们只有一个世界》将焦点放在关于全球化的伦理议题上,并围绕四个主题:气候变化、世界贸易组织的角色、人权与人道干预、外援。辛格以伦理学角度,挑战美国及其他国家政客狭隘的世界观,尤其促使读者反思民族国家的疆界概念,以及所谓全球伦理在当今世界的意义。辛格在书中提出许多关于伦理的问题,但并非只停留在纯粹理论的空中楼阁。他给予的不少答案皆实际可行,至于能否落实执行,则视乎全球化在未来的演变过程。

 本书原版至今已超过二十年,当年辛格的分析,是否已经不合时宜?他以哲学和伦理学,多年来积极介入公共事务,书中许多建议能否成真,端视全球各国领袖是否有心解决问题。以环保为例,近年冰川融化加速,已是气候危机再明显不过的现象。然而三年前一场全球大瘟疫,各国为保经济,环保显然已经非首要处理事项。再生能源发展,发达国家亦步伐不一,更欠缺清晰明确的目标,以至于近年的全球温室气候会议,尽皆成果欠奉。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81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