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不保 地位难求?

2022-09-11 4094 马拓 澳门日报

 新书遍地,经典难求,尤其在世道愈见複杂之时,要找到一些彷彿看透世情的有识之士,为迷惘的大众指点迷津,更是可遇不可求,法国社会学大师皮耶 · 布赫迪厄,相信是其中之一。

 大师的光环,或许教许多人却步,因为他们的作品,普遍给人长篇大论、理论艰涩、曲高和寡等先入为主的印象,尤其是布赫迪厄这一类殿堂级学者。于是当年在书店看到《学术人》的中文版,竟放在新书推荐之列,第一反应确实是惊讶,因为不论从作者以至书本内容本身,其实相对小众。何况《学术人》的法文原版,早在一九八四年已发表,当年在西方学术界亦引来不少迴响。一本三十多年前的旧作,题材涉及大学象牙塔内的权力关係及明争暗斗,面对普罗大众,有谁又会有兴趣看这类学术书籍?

 从市场学角度,《学术人》的卖点之一,相信在于其“现代经典”的地位。能在相对短时间内成为经典,理论的原创性固然重要,其超越时间的解释能力,关乎布赫迪厄就法国社会及高等教育问题提出的犀利洞见。这位法国知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跟傅柯、罗兰 · 巴特等思想家齐名。国际社会学协会将他的《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评选为上世纪最重要的十部社会学着作之一。在学术领域上,布赫迪厄开创了不少被广泛引用的术语,如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概念,并用作剖析在社会生活中的动态权力关係。布赫迪厄的学术成就非凡,但他并非出世的学者,一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其言行时常引起争议。

 要结下《学术人》这个果,少不了一九六八年席捲法国的“五月风暴”这个因。不了解这场社会运动的前设和语境,《学术人》的閲读趣味,就如吃越南牛肉河粉少了鱼露提鲜般,三魂不见了七魄。当年五月,法国大学生走上街头,高举争取自由的旗帜,其后引发法国各地工会组织罢工。在法国政治左翼势力的主导下,学生运动演变成全国性的政治运动。五月底,法国共产党和总工会发起游行,高喊戴高乐下台。戴高乐坚拒辞职,同时组织过百万人的反示威活动,大挫左翼声威。戴高乐虽然在当年的大选中大获全胜,但“法国五月”遍地开花,加深了社会撕裂之外,更助长了往后右翼的民粹运动。

 由最初的学运,演变成后期席捲法国的社会运动,布赫迪厄认为这不过是表象,背后其实跟当年法国高等教育制度有关。当时法国大学学额和教席不断增加,其中则以社会科学领域居多。在供过于求的状况下,学位相对“贬值”,社科系的学生几乎一毕业就失业,长远而言削弱了他们在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正因理想和现实的期望存在巨大落差,法国的年轻人迅即透过学运思潮连成一线。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77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