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的胜利

2022-07-03 3805 谌宝业 澳门日报

 北岛自二〇一〇年开始创作长诗《歧路行》,期间因患病而停顿,病癒后又以顽强的毅力续写,数易其稿,终于在二〇二一年底得以完成,在晚年以诗歌的形式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了一次回溯、概括和总结。关于写作此诗的缘由,北岛曾说:“歧路行,我永远在迷路。我个人的命运和当代史,有一种类似对话的关係。我经历过这些年,见过的诗人们,朋友们,还包括一些小人物……我觉得对于这么一段历史,我一定要有个交代。”这是一个必须的“交代”,如果没有这个“交代”,那么对北岛,对我们,对中国当代诗歌来说都会是巨大的损失。

 先于诗人,北岛首先是一个大写的人,他身上有一种高贵脱俗的气质,这种气质无疑来自于他的人格魅力:旷达大度,坚毅勇敢,永远保持着反思和批判精神,同时深怀一颗悲悯之心。这样的精神与风骨决定了诗人作为人的高度,也决定了诗人写作的高度。北岛的写作是不妥协的写作,他有意让自己的写作充满“古老的敌意”,正是在这样的写作原则的指引下,他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放弃,他与世界、母语和自己较劲,终于写出了《歧路行》。因此,阅读这首长诗时,感觉北岛还是那个北岛,那个依旧秉持自己坚守的信念,以巨大的诚实和超凡的诗艺书写生命之诗的诗人。

 北岛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繁複丰盈,即经历了抗争、漂泊、孤独,也收穫了掌声和荣誉,因此他拥有别人难以拥有的人生经验,这是巨大的财富,本身也是一首长诗和大诗。《歧路行》书写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生活经验,也诠释着他不同时期的心灵密码,记录了文革和文革以后改变中国社会的重要历史事件。他以惊人的记忆力回溯往事,以敏锐的洞察力言说当下,并用岁月沉澱的睿智和思考以及跃动的意象捕捉诗意。这首长诗依旧与他惯有的写作风格血脉相通,特别是在词语的选择和意象的营造上承继了一贯的风格,但又凸显出变化,自传性和叙事性的言说打开了更为辽阔、开放和真实的空间与时间,同时对反思、质询和拷问精神的坚守让诗歌获得了深度和厚度。

 《歧路行》作为自传体的长诗,北岛把其曲折的生命轨迹作为主线,但并没有完全遵循线性的叙事方式,而是通过平行、跳跃、交错、剪接等方式呈现烙刻在他生命中最为深刻的经验、事件、人物和场景,既有对事件真实的记录,对人物的白描式的摹写,也有内心的独白,对历史的反思,与古今中外智者和诗人的对话,甚至不乏对当今现实的省察和思考。诗人就像一个纪录片的导演,引导读者跟随着充满诗意的蒙太奇镜头,沿着诗人遍及世界各地的足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体察诗人对其波澜起伏的人生历程的生动叙事,从而感受诗人在思想的烛照下自我生命的抗争、疼痛、哀歎和思索。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74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