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执着与坚守

2022-05-29 4214 张再林 澳门日报

 去年五月,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辞世,举国震惊。尤其是在袁老长期生活与工作的湖南,更是三湘哀恸。自发前往长沙阳明山殡仪馆的民众,达三十万之多。事后清理出的菊花,装满三十二辆卡车。一个矢志要把饭碗端在每一个中国人手里的老人,一个怀揣禾下乘凉梦的农业科学家,他传奇般的成就,特别是锲而不捨追求理想的斗志,值得我们崇敬、景仰,值得我们颂扬、讴歌。

 这本《圆梦大地》的作者,因受出版社委託,而走近袁老,聆听袁老的人生忆往,探询袁老的心路历程,访谈袁老曾经的同事、学生和亲人,寻访袁老曾学习、工作、生活之地。深受感动的同时,也向读者呈现一个血肉丰满的“当代神农”。全书按时间先后次序,主要介绍袁老颠沛的童年,求学的时光,对事业的探索与追求,尤其是对杂交水稻育种和高产的执着,百折不回,孜孜不倦,信念弥坚。

 一九四八年,袁老高中毕业,报考当时重庆相辉家学院,主修遗传育种学。一九五三年毕业时,分配在沅水旁边的安江农校,这里属湖南黔阳,山水秀丽,但偏僻落后,古为夜郎国辖地。唐代王昌龄就曾流放于此,李白写诗相赠曰: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如果嚮往大城市热闹之人,一定耐不住此地的寂寞,但袁隆平醉心他的教学和科研。就如他后来自嘲:平生清苦何所有,水稻为伴书作友。在带学生到农村支援时,看到农民辛劳之后,却难以填饱肚子,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饿殍千里,更重新认识民以食为天的涵义。袁隆平课余自己设计科研课题,把月光花嫁接到红薯上,失败后怀疑苏联李森科“无性杂交”的正确性,还冒风险接受欧美基因遗传学。他决心从水稻育种方面寻找突破口。一九六二年暑假,袁隆平自费进京,搜集资料,萌生触碰遗传学经典理论的禁区,推论出经过多代自交提纯的自交水稻品种,应该可以产生杂种优势。由此在理论上为自己研究杂交水稻找到依据。

 一九六四年初夏,水稻抽穗扬花,袁隆平参照其他作物雄性不孕性特徵,手持放大镜,头顶烈日,脚踏泥水,按图索骥,在茫茫稻田挨个检查稻穗。当勘察到六千四百株时,终于发现第一株天然不育株。一九六六年二月,发表《水稻的雄性不育性》一文,首开内地杂交水稻研究先河。接着又发现六株雄性不育株,并鑒定出三种雄性不育类型的不育特性和不育程度。开始冲刺三系杂交水稻,选种培育。五月,因不太关心政治,差点被关进牛棚。

 一九六七年早春,袁隆平和两个助手,把种子缠在自己腰上,用体温育秧。翌年五月,试验田里的秧苗被人连根拔起,袁隆平痛不欲生。这年冬季,袁隆平开始在海南崖县进行不育系的培育。之后,又转云南繁殖,在三亚江南农场发现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却不是遇地震,就是遭颱风吹袭。经历一次次失败,吃尽苦头,承受冷嘲热讽,但始终不改初衷。一九七三年十月,袁隆平在苏州科研会上宣布,灿型杂交水稻的三系已基本成功配套。这年,试验田亩产高达五百〇五公斤,比常规品种平均增产百分之二十至五十。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72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