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习惯造就非凡成果

2022-05-01 4590 李宁衍 澳门日报

 谈到习惯养成,坊间有不少相关书籍,当中《原子习惯》最受读者推崇。作者詹姆斯 · 克利尔是专门研究习惯、决策及如何持续进步的作家与讲者。书内引用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等跨领域知识,结合作者的亲身实践,传授一套简单易懂、容易执行的“行为改变四法则”,让读者轻鬆养成好习惯,无痛戒掉坏习惯。

 作者正是靠这套法则走出低谷,逆转人生。高二的一场棒球赛中,他惨遭球棒击中重伤。经过好几个月治疗,虽可痊癒出院并重返球场,却只能待在板凳席上。为令生活重回正轨,他决心建立一系列良好习惯:早睡、阅读、重训。微小的习惯让他逐渐从重伤中复元,变得强壮,在球场上拿出高水準表现,大学毕业前入选ESPN全美明星阵容,其后更成为作家。这一路走来的经验让他体会到,只要愿意坚持多年,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终将像以複利计算一样利滚利,滚出非比寻常的成果。

 许多人在改变习惯时,都把重点放在想要达成什么目标,用意志力去把行为和过程导向想要的结果。作者指,改变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应是把焦点放在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亦即“改变身份认同”。为了变得健康,你或许可说服自己出去跑步一、两次,但若行为背后的信念不变,就很难维持长期的转变。

 研究显示,当一个人相信自己身份中的某个特定面向,就更可能做出与此信念相符的行动。假如你相信自己是爱运动的健康人,便会选择锻炼身体而非摊在沙发上。当你重新定义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新习惯与内心的身份认同是同步的,改变会变得更加容易且持续。

 行为改变的首要法则,是“让提示显而易见”,而最常见的提示是时间和地点。将新习惯与确切的时间和地点配对,列出“我会于(时间)在(地点)做(行为)”,此策略称做“执行意向”,目标是让执行的时间和地点明显到只要重複次数够多,你自然会在特定时间与空间执行某个行为。进一步的策略叫做“习惯堆叠”,它是让目前的习惯触发新习惯:“做完(目前的习惯)之后,我会执行(新的习惯)”。如此便可将小习惯串联起来,创造更大规模的堆叠。

 第二法则是“让习惯有吸引力”。一个行为愈有吸引力,执行的机率愈高。因为一开始激励人採取行动的,是对奖赏的预期。此时,就轮到“诱惑綑绑”的策略登场。其运作方式是,把想做的事跟必须做的事绑在一起。例如把看电视(想做)与踩健身单车(须做)绑在一起,让习惯变得比原本更有吸引力。

 书中不断强调,所谓的自律者,其实只是擅长建构生活,不让自己暴露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好让自己无需展现意志力与自制能力。人的大脑倾向做轻鬆省力的事,所以养成习惯要让目标从最简单、每天都可轻易办到的事做起,再慢慢增加强度。假如你目标是每周运动三次,就先从一天一下掌上压开始,让自己塑造起运动的习惯。这是行为改变第三法则“让行动轻而易举”的秘诀,减少与习惯相关的阻力,方法包括:让习惯在两分钟内开展、打造容易执行的环境等,提升行动力。透过不断重複执行,一个行为渐渐会自动化养成习惯。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706/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