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万千农村青年的共鸣

2022-04-10 3043 王莫之 澳门日报

 四十年前的一九八二年,路遥在大型文学期刊《收穫》第三期上发表中篇小说《人生》,一时轰动全国,影响广泛。当然,那也是个作家受崇拜,文学作品受追捧,文化人开始吃香的年代。

 小说以改革开放初期,陕北青年高加林在一个时间段内职业的变换和爱情的得失,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矛盾,揭示无数农村青年的期待、追求、迷茫、烦恼和困境。

 小说人物并不多,情节也较简洁。

 高加林虽就读的是县城中学,但全班也无一人考上大学。毕业后,因为能写写画画,又会吹拉弹唱,被认为才华出众,当上了小学民办教师。除了赚工分,每月还有几块钱的补贴,能买得上纸烟。这比整日面朝黄土的农民又要强得多,也更体面、轻鬆。然而好景不长,三年后,大队书记高明楼的二儿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高加林的教职就被褫夺和取代,他只能在怨恨中回家当农民。心有不甘的高加林,要写状子去告书记。但在他老实巴交的父亲眼里,这“比看见儿子操起家具行兇还恐慌”。“人家通着天哩!公社、县上都踩得地皮响。你告他,除什么也不顶,往后可把咱扣掐死呀!”在父母的苦苦哀求之下,高加林只能以懒睡几天而作罢。

 高加林放下身段,荷锄劳作,下死力气麻痹自己。但当他上县城提篮卖馍时,仍满是自惭形秽。可在同庄俏女子刘巧珍的心里,这个会给报纸写文章、浑身散发香皂味的同龄人,是她梦中的王子。为了接近和匹配高加林,她主动搭讪,开始学刷牙,注重穿着打扮。这份带着迷恋、崇拜而来的朴实爱情,虽仅限于搂搂抱抱,最出格也只是接个吻,却也让失意中的高加林得到温暖与慰藉。

 随着在外当兵几十年一直没有回过家的叔叔转业当上地区劳动局长,高加林的人生也迎来转机。他被县劳动局安排以招工的名义,成为县里的通讯干事。

 高加林的高中同班同学黄亚萍与张克南、县武装部长之女和县商业局长之子,他们一毕业就有令人羡慕的工作。这对门当户对的年轻人,已到谈婚论嫁的程度,但高加林身份的转变和出现,让黄亚萍迷惑了。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探讨文学、纵论时局、畅谈理想、展望人生。而张克南只关心吃吃喝喝,于是,黄亚萍的情感就出现疏离。

 而刘巧珍,只能在物质上对高加林做出关心,两人聊天的话题,也无外乎是家里的老母猪下了几只猪仔。不过巧珍特别的开通、豁达,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够为爱忍痛放手。可张克南的母亲,这个县药材公司的副经理就不是善茬之人,她的不断举报,让在招工中不合资格的高加林捲铺盖回乡。嫁为他人妇的巧珍,央求姐姐的家公即大队书记,为高加林争到了马店小学新增的一个代课教师的名额。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694/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