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汤 你敢喝吗?
2022-03-27 3376 苏缨 澳门日报
很多时候,你可能对文学名着的情节能娓娓道来,又或对主角如数家珍,聊起来天花乱坠,哪怕你根本就没有读过那久负盛名的作品,也会对作品名烂熟于心。可是,你对作者生平有所了解吗?在这里,米哈的《昨天喝了河豚汤》向我们展现了五十位世界着名作家的人生剪影。
“喝”这汤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但更重要的是,从这些作家的不平凡人生之路上,我们能读懂世界的残酷、人生的无常,还能体味挑战的艰辛和必要,也许这才是“河豚汤”的最佳营养所在。
写下《变形记》的卡夫卡大名鼎鼎,也有不少人知道他死于肺结核和咽喉结核。于是隔着时空,大家想当然觉得他应该是个“脸色异常苍白、全身瘦骨嶙峋”的弱质书生。其实,据米哈发掘,卡夫卡原乃运动爱好者,大学期间,他已频繁接触骑马、网球;再者,卡夫卡还曾坚持每天进行健身训练,为期超过十年!米哈说:“我们不应该轻易以印象概括别人,更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尤其当这些偏见削弱了我们的自信。”“误解不会取消我们的成就,也不应该干扰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这,有道理吧?
作家以小说名满天下,那么是否意味着所有作家都真的嗜好文字工作?居然有人不是,真大跌眼镜。写下《罗莉塔》的纳博科夫,被冠名为“着名作家、文学评论人、翻译家、诗人”,据米哈揭秘,他却最喜欢捉蝴蝶、研究蝴蝶。事实上,此君一边写作,一边做义务昆虫学家,担任动物博物馆馆长。其嗜好跟文学风马牛不相及。
米哈总结道:“所谓工作,不一定是我们最喜欢做的事,哪怕像纳博科夫一般厉害的人物,也不见得可以将嗜好变成工作,但就算工作不是嗜好,我们也可以把它做得好,做得成功,因为嗜好其实可以启发工作,工作之外,你需要嗜好,而终有一天,你的嗜好会与工作融会贯通,彼此相长。”这种想法实在让我心有戚戚焉!
而一个人将工作与嗜好的配合发展到极致之关键在哪?要读完米哈的书才知晓。
有时,作家成就了名作,而名作又会反过来重构了作家本人,这可能吗?比如塑造了大侦探家福尔摩斯的柯南道尔原本竟是医生,但热爱文学,他笔下的主角俨然正义化身,形象早已脍炙人口。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柯南道尔自己日后也变得充满正义感,居然为一名含冤入狱者不辞劳苦地申冤、奔走呼号,而且不计报酬!
也许你没想到有那么多文学家都带着医学背景,比如契科夫。他也是一边行医,一边从事文学创作。可能正因为医学的严谨本质造就了他观察社会的细緻入微,从而把小说写得既深刻又真实。契科夫同时也是充满勇气的探险家。他晚年亲赴俄国远东的萨哈林群岛,在监视者的警戒中寻访当地居民,在严寒、荒芜和困顿中为创作积累素材。据说《六号病室》的灵感就来自于这荒岛之行。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