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隐形战争

2022-03-20 2333 段王爷 澳门日报

 “我们的每一顿饭、每一口食物,似乎都是一场战争。”

 有机食品、生态认证、慢食主义、公平贸易……推动食物改革的方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眼前的食物,由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全球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多达十三亿公吨,而同时许多国家的饥饿问题没有得到丝毫改善,生产粮食时所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继续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而今日,仍然有机会坐在餐桌之前的我们,是否应该有所改变。

 《明日的餐桌》以地区分作五大篇章,随着章节变换,作者的足迹在欧、亚、美、非几大洲之间来回。她亲身走访世界各地,站在食物改革运动的现场,从消费者开始了解食物生产背后的潜规则,到一众餐厅如何拒绝既有的营运模式,人们开始以食物作武器,对旧有的供求制度进行改革;以合作社的形式,去改变被主流市场所定义的食品标準,无论是英国大学里的食物合作社,还是印尼女农所经营的咖啡合作社,是韩国飞飞亭的农业社区,还是台北的灶神在家,全都证明了小众的影响力,其实不小。

 从个人到社区,从购买者再到销售方,改变消费习惯,说不定真的能对世界产生影响。同样被喻为黑色黄金,咖啡的全球贸易量虽不及石油,但进出口的数目依然庞大。作为把握着无数农民命脉的经济作物,咖啡所产生的巨额收益,经过中间商的层层分成后,最终回到农民口袋的利润少之又少。明明付出了劳力与土地,最后却无法摆脱穷困。

 除了咖啡,许多经济作物的产地也同样面临困境。可可作为重要的食品原料,种植者所得到的报酬却不多,大部分可可的贸易都被朱古力生产商垄断,同时也掌握着加工技术,因此,能够生产出高质量朱古力的地方,往往都不是原产地。而商人为了压低橄榄油的採购价格,看中了橄榄无法长时间保存这点,故意延后收购时间,逼迫农民以低价抛售。在不对等的交易条件下,被牺牲只会是小农的利益,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是时候还他们一场公平的买卖。

 “当我们享受大量均一产品所带来的好处时,生产链上的多元性也在快速消失,每一次的消费,很可能就正在淘汰一个传统物种。”

 随着科技发展,食品的加工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批量生产的食品继续稳定供向市场,食品贸易所引发的竞争促使了商品市场一体化,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地的饮食文化失去了独特性。大量种植的经济作物,也破坏了生态体系的多元,各种蕴含着本土文化的在地食材,亦面临险境。英国的原生牡蛎,秘鲁的黑色藜麦,热带雨林里的巴西坚果,西藏高原上的酥油茶……明日的餐桌上还能够出现什么?大概要看今天的餐桌上,各位选择了些什么。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682/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