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下车的三毛
2022-03-13 1914 杨鹏 澳门日报
不知不觉间,三毛离世已经整整三十年了。看到她侄女陈天慈回忆她的文章,又勾起我回想狂读三毛作品的日子。
那时年轻,精力充沛,无意中接触到三毛作品之后,就着迷,就一发不可收拾。见一本读一本,真正爱不释手,总是读到废寝忘食、天昏地黑。记得《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万水千山走遍》、《梦里花落知多少》都是一口气读完,而《撒哈拉的故事》总是读得意犹未尽,不时再读。
可以说,三毛开启了读者看世界,尤其是观非洲的一个窗口。一个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域,通过她的作品,微观地展现出来。她的视觉,她的感受,都是那样独特,即便是她自言的流浪,也让人新奇、嚮往、牵挂。就如陈天慈直言:“读者感受到她的存在,又不敢相信她的真实。”这正是三毛魅力之所在。“三毛更像是一个一起分享成长的小伙伴,一个闺蜜,一个在远方的朋友,一个替你说出真心话的、在当时社会中勇敢做自己的女人,一个帮你实现梦想的人,一个替你先去国外探探路,体验一下再回来手舞足蹈地跟你说故事的旅伴……”可惜,这么一位传奇又多姿多彩的女性,却止步于四十七岁的风韵中年,她不想让世界见到她苍老的容颜与蹒跚的脚步,选择了自刎。
在本书里,陈天慈从家人和晚辈的角度,通过二十二篇回忆性质的散文,还有从未公开的照片,向读者介绍了真真实实的三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本书算得上是一本不同过往的三毛传记,或者三毛生平的补充。
三毛之所以独立特行,之所以被无数读者深深怀念,诚如〈洋小姑〉一篇里,陈天慈所感叹:“小姑在世的年代和现在截然不同,那是一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没有社交媒体,没有即时的联繫,没有全球资讯的快速传播。与现在相比,那是一个很慢的年代,资讯不对等,有很多的等待和想念……”常常浪迹天涯、自由不羁的三毛,她的等待和想念,更多的是来自异国他乡,显得那样孤静而落寞,旷远而悠长,让人动容而有共鸣。
“当这本书出版时,我也到了当年小姑离开我们的年纪。”这是多么令人心碎的话语,只有深切怀念之人,才会有如此的体会。时空的交替,亲情的永恆,生命的无奈,都表露无遗。因为分布世界各地读者的缅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陈天慈承接起三毛自由的灵魂,期待能像小姑一样,能成为打开美丽风景之窗。从这个涵意上来说,三毛并没有死,亦如三毛之父在接受访问中说,她只是从人生的火车上提早下车。
而如我等中年读者,与其说怀念三毛,倒不如说,同时也是在怀念我们自己逝去的青春年华,怀念阅读三毛作品时候的青涩时光,所以翻开本书,重读每一篇开头所引用三毛作品文字时,会有如清茶般苦寒,会有如美酒般醇厚。而陈天慈笔下的三毛,是那样的熟悉,但又有那么一点点陌生,带着三十多年前的质朴和浪漫,缓缓向我们走来。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