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理锻炼专注力与决断力
2022-02-20 1798 朱幼棣 澳门日报
农曆新年,又是一年一度大扫除的时候。如果你有打扫的烦恼,或每次整理总是提不起劲,不知从何着手,推介你阅读本书。书中以心理学角度,从整理的本质讲起,说明整理带来的好处,并传授许多简单实用的“断捨离”技巧,保证让人只需整理一次就不会再变乱,最后更将整理技巧应用到时间管理上,教大家规划行事曆和待办事项的优先顺序,减少非必要的项目,从而可运用省下的时间开拓人生。
在序言里,作者开宗明义告诉读者,本书的真正目的不是让空间变得整洁,而是透过整理打造一个能全神贯注的环境,以便把资源投入在想做的事与重要的事物上,充分挥洒人生,将生命发挥到极致,获得幸福。因此,若要耗费庞大心力和时间在打扫和收纳上,以维持环境整洁的状态,这样的整理就没有任何意义。
整理的目的是增加自由时间,充分挥洒人生,这是贯穿全书的核心概念。只要减少物品,自然可减少犹豫、找东西、管理物品的时间,也就能将这些时间用在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事物上。然而整理时有个最大阻碍,就是“捨不得丢”的心态。其实这种心态背后受到三种心理效应所影响:选择规避(因选项过多而无法作出选择)、损失规避(害怕失去拥有的东西或不想蒙受损失)、稟赋效应(高估自身物品的价值)。当以上三种心理效应发挥作用,我们便会维持现状,继续保留原有物品,捨不得丢掉。于是家里就一直乱下去,继续过着一如往常的迷惘生活。可以说,整理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克服维持现状的问题。
书内提到,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大脑能充分认知与比较的数量极限是三个。只要选项超过三个,人就无法立刻做出决定。所以,最实际有效的整理规则,就是把所有物品或行动的选项缩减到三个。只要将选项减至三个,便能大幅缩短做决定的时间。
此外,要判断一件物品是否该丢掉,有许多不同标準。一般来说,大家会将物品分成“之后可能用到”和“之后应该用不到”两种。畅销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近藤麻理惠,主张留下让自己感到心动的物品;而极简主义者则主张不管三七二十一,尽可能丢掉便是。
如前所述,本书主张的整理目的是增加自由时间与充分挥洒人生。从这个目的出发,整理不是胡乱地丢掉物品,而是减物之余,依然维持原有的功能与生活水準,故该减少那些管理成本高的东西,亦即需花工夫整理、维护起来很麻烦,以及没有反馈的物品。当一件物品不会带给你金钱、时间或感动等回馈,就要果断地丢弃,或透过送人、卖掉来处理它,转换其价值。这是从计算管理成本及物品的投资报酬率出发,判断应否保留或添置某件物品。书中介绍了减物的七大提问,帮助大家在丢东西前,釐清自己的想法和物品的价值,克服抗拒丢掉的心理状态。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