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晶片 得天下?

2023-11-26 5072 柯琳娟 澳门日报

 提起半导体,一般人大概想到用于电子产品的晶片。这个七十年前仍未存在的产业,如今几乎主宰现代人的生活。就如前美国财长萨默斯所言,论资源争夺之重要性,半导体之于廿一世纪,就如石油之于二十世纪。

 从军事武器到手机,电子仪器到汽车,无所不在的晶片已成为本世纪全球最依赖的稀有资源。美国之所以成为军事强权,半导体扮演着关键角色;其领先全球的高端科技,全靠硅谷的先进晶片设计。在二次大战时,轰炸机投下炸弹的準绳度欠佳,促使美国研发机械式的“投弹瞄準器”,把命中率提升,但精準度仍欠理想。后来科学家研究一种叫“电晶体”的技术,并察觉技术的巨大潜力,从而思考如何以更具经济效益的方式生产。其中一种方法,是将几颗电晶体摆放在同一片硅晶片上,让电晶体更好地串接和组装,这就是现代人熟悉的“积体电路”,又称“晶片”。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以较低成本大量生产半导体渐成常态,晶片亦开始从军事转为应用于个人电脑和电子产品上。

 今时今日,美国依然掌握大半关键的晶片製造技术,但中国正急起直追,巨额投资半导体产业;位居供应链重要位置的台湾省,面对日本和韩国竞争,以及中美两国之间的角力,如何保住优势成了当务之急,这是《晶片战争》的核心故事。

 《晶片战争》除了是一本关于晶片的科普书,更是一部讲述国际关係的跨世纪历史着作。本书作者克里斯 · 米勒是典型高材生,先后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取得历史学学士和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弗莱彻学院国际史助理教授。米勒亦是美国外交政策研究院的欧亚主任,经常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外交事务》、《外交政策》等媒体撰稿。

 在《晶片战争》中,米勒从历史角度,探索半导体如何演变成当今国际地缘政治的风暴中心。本书按时间顺序,透过讲述半导体晶片发展、技术突破及其战略应用,让读者有机会了解一段精彩绝伦的冷战史。根据作者的分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明半导体以来,美国就将晶片广泛应用于其军事及航天计划之中。例如阿波罗太空船,就是利用最早发明的一批晶片作引导,最后带着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当时晶片产业的大客户,几乎都来自美国的国防产业。换句话说,没有五角大楼的订单,就没有之后的硅谷。踏入六十年代,美军发现半导体将为世界奠定一种全新的战争方式,越南便成了美国测试飞弹技术的实验场地。譬如在越战当中,美军使用的雷射导引飞弹,便是将其先进的运算能力应用于军事系统的典型例子。到了七十年代,苏联非常担忧美国远距精準打击的能力。这个共产国家虽然有自己的晶片产业,但一味强调“複製”,最终无法跟上硅谷创新的速度。由于缺乏对运算能力与军事应用的投资,苏联在美苏军事竞赛中渐处劣势,最后不只拖累其国家经济,更决定了冷战的最终结果。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602/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