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散步的窍门

2023-11-05 1249 滕绍箴 澳门日报

 据说电单车特别多的城市里,人们都懒得走路,而且,小城的巴士很多站点之间仅相隔几条街,走路的必要性又进一步减少。然而近年我却多了走路,这个新习惯自二〇二二年六月开始。那时为了避免“共同轨迹”因染疫而被公告天下,只要行程是三十分钟内的地方,我都步行。不知不觉地,便养成散步的习惯了。

 一直认为,除了炎热多雨的夏季,澳门其实是个挺适合散步的地方。入秋之际,刚好读完这本在香港热卖的《城市散步学:以香港为起点》。感到一丝巧合的是,这本书正正是作者献给所有渡过了这场疫症、身在世上不同地方的人,当散步渐渐成为一股潮流之际,他期望读者能从城市散步得到趣味,思考城市的本质,继而跟地方建立深刻的关係。诚如书的副标题“以香港为起点”,这本书的其中一个成功之处,是当中的“散步学技巧”可以因地制宜,并因应个人兴趣和审美作出调整,自行设计散步路线或散步专题项目。

 城市研究者黄宇轩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地理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中文大学讲师。相较于去年出版的《香港散步学》,以他设计的几条特色散步导赏路线为主题,这本刚于今年暑假出版的《城市散步学》则更具啓发性,通过有条理、易读的文笔,化理论为操作,读者不难从中得到实用的指引。并且,他透过散步时所摄下的大量照片例子,带领读者如何在日常中观察,更深入地认识、参与,继而创作别具一格的散步方式,从而更喜欢一座城市。

 这本《城市散步学》以建筑、路径、空间、物件、信息、自然为六个切入点,亦可理解为散步时观看城市的角度或方法,以下仅分享个人尤其喜欢与认同的一些观点。建筑:从喜欢的建筑入手,认识不同的风格与特色。路径:由于城市的複杂性不断产生意料之外的事物,没有人能完全掌握一个城市,所有路都是一种可能。空间:开创公共性,增加人与人的交流。物件:将城市比喻为一座博物馆,内里展示的种类何其丰富,当游走在其中,便能看到众多“馆藏”。信息:在路上,看见的多是官方式资讯与广告;而藏在大街小巷的,则是由下而上的另类信息。自然:看见城市中的动物,与不同物种分享空间。我不其然地想到另一本最近在读的《城市如何文化》,作者茹国烈分享了伊斯坦堡的城市文化,猫在居民爱护和政策支持下成了“社区宠物”,心里不禁讚叹。

 有别于旅游时那些招牌景点打卡式的到此一游,我们日常散步时,更多地会遇上的是平凡的城市组件,这本书会让读者在下一次城市散步时,看见比平时更有趣味的各种细节和元素。在阅读书中文字和照片解说的过程中,亦感到作者应是一位颇有想像力和爱的人——想像力丰富的人总能从平凡事物中发现趣味,而爱往往能感染身边、城里甚至城外的更多人去做一件事。他不忘在书中鼓励读者自订一张偏好清单,并与其他人分享,“若然在日常遇上喜欢的建筑,就要珍惜,多谈论和书写,将个人的喜好变成公共对话。”起码,作者是身体力行地做了,而且甚为成功。毕竟,他的这个“散步学计划”从二〇二〇年开展,短短两三年,便被他宣扬得有声有色了。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59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