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澳门 · 破解历史密码》序言
2023-10-29 4741 靳贵珍等 澳门日报
陈迎宪先生经过十年的潜心探研,四易其稿而成的澳门海洋文明系列专着第一种——《海洋的澳门 · 破解历史密码(史前至明代)》出版,作为研究澳门历史文化的同道和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的同事,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文明按照文化类型,大体包涵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三个部分。就海洋文明而言,从辽东半岛到北部湾,中国拥有三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和辽阔宽广的海域,很早就成为中华民族先民活动的舞台。自先秦时代起,从辽东、齐鲁、吴越、瓯越、闽越到岭南之地的百越,作为中国的滨海地域,便已积澱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基因。
业师蔡鸿生先生有言: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岭南文化“是一种滨海的区域文化”。徵诸古籍,舜帝南巡,至苍梧之野。禹宅南交,至于南海。今日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滨海地域,秦汉时代属南海郡,三国吴以后属广州,凭藉着两千多年海外交通的文化积澱,从传统走向现代,才有今日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
澳门位于祖国的南海之滨,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百越民族的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海洋活动。一九八二至一九八五年发现的路环九澳湾面海山崖石刻巖画,再现了两艘古船满载物品在海上航行的图景,可与古代同属于香山地区的珠海高栏岛宝镜湾古舟船的石刻巖画相媲美。
澳门在明代属广州府香山县,又称蚝镜,或作濠镜。本书第七章用中、日、葡三种语言的文献记载相印证,证明了在葡萄牙人入居之前,蚝镜是“琉球人使用的港口”。早在正统十年(一四四五年),为入贡採买方物的琉球使臣蔡璇等人的船只,因风飘至香山港,巡戍守备欲以海寇杀戮冒功,幸海道副使章格奏还其赀而遣之。其后琉球人便将蚝镜作为前往东南亚途中必然停靠的港口,并到娘妈角的妈祖庙祭祀朝拜。笔者略有补充的是,娘妈角现存的三座妈祖庙中有弘仁阁,应为郑和下西洋期间,以妈祖庇佑航海奏请朝廷,在南京龙江建“弘仁普济天妃之宫”一事之后,遂以“弘仁”为庙号,以彰显其所祭为正祀神祇。从而又证明在葡人入居澳门之前,澳门已有航海保护神崇拜的妈祖信仰和妈祖庙。
至于蚝镜澳在葡人入居之前,在明代朝贡体制和广州市舶贸易中的位置,香山籍着名学者黄佐,在嘉靖《广东通志》卷六六 · 外志三《番夷》中,在载由其代作的两广巡抚都御史《请通市舶疏》之后,记述当年来广州进行朝贡贸易和市舶贸易的东南亚南海各国番舶“湾泊有定所”、“抽分有例则”的情形,其中关于前者载:“布政司案:查得递年暹罗国併该国管下甘蒲沰、六坤州,与满喇加、顺搭、占城各国夷船,或湾泊新宁广海、望峒,或新会奇潭,香山浪白、蚝镜、十字门,或东莞鸡栖、屯门、虎头门等处海澳,湾泊不一。”证明在嘉靖八年(一五二九年)林富上《请通市舶疏》之前,蚝镜已成为广州海域番舶停泊的九个海澳(又称舶口)之一,并已成为定制。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