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女孩

2023-10-08 3382 永鸣夜雀 澳门日报

 这是一本自传体漫画,又称得上是一部极具人文气质与历史责任感的漫画。伊朗,一个神秘的国度,长期以来,人们谈起它总是将之与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和狂热主义联繫在一起。“我在伊朗长大”,虽然是简单的六个字,但对于一个伊朗女性来说,包含了太多的意义。

 《我在伊朗长大》出版后,先后获得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最佳漫画奖、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被改编拍成动画片后,入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第三十三届法国电影凯萨奖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等六大奖项提名,并获第六十届康城影展评审团奖。

 《我在伊朗长大》是伊朗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活史,也可以说是作者玛赞 · 莎塔碧的自由人格成长史。故事背景正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后到“两伊战争”结束时期,巴列维王朝对曾经落后的伊朗进行了世俗化改革,一度令伊朗开放而富庶。好景不长,七十年代末,巴列维王朝举措失当,在人民的吶喊声中王朝的统治行将就木。权力真空下,数股政治力量竞相角逐,最终宗教势力佔据主导,曾经开放的文化又退回陈旧保守。战争、革命、保守、死亡、抗争……这些佔据了玛赞的童年。

 当时的伊朗社会大环境是没完没了的轰炸,自己或者家人随时都会没命,同时物价在疯狂上涨,既要坚持工作赚钱,出门的女性还要从头到脚用黑布包裹严实,因为女性的秀髮会引起男性的慾望,否则就会以宗教道德的名义逮捕入狱鞭打、罚款。总之是恐怖、混乱,甚至矛盾的。而玛赞只要回到家里,派对、酒、朋克、化装、自由……享受的是截然不同的小环境,也是她家人为她所创造的。这恰是她最后能够离开伊朗的主要原因。

 玛赞出生于一个充满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伊朗前国王的曾孙女,父亲是建筑工程师,家人都受过良好教育,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政治理想。父母开明的教育、外婆的言传身教、叔叔的革命热情和不妥协精神,家人的爱与支持,都化成了她越挫越勇的动力,让她成为了一个勇敢、智慧、追求自由、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战士。

 作者玛赞先后两次离开伊朗,第一次是在十四岁时,日渐觉醒的独立人格,让她和这个闭塞保守的国度格格不入,最重要是当时政治局势造成的危险,父母作出了让她出国的决定。在奥地利经历了四年难以承受的苦难,她回到了伊朗,第二次试图融入伊朗社会。于是在经历了短暂的婚姻和人生的迷茫时期,年轻的玛赞再次决定出国,这次是她自己的决定。本书讲述的正是作者十四年间的成长经历,作者以漫画的形式,将一个女性从天真无知的懵懂少女到能够独立思考的成年女性的成长,刻划得非常饱满。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57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