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识别有害新闻

2023-10-01 1117 尹德本 澳门日报

 本书是作者继《思考的艺术》、《行为的艺术》后又一畅销着作,有别于前两本书探讨人类常犯的行为以及思考谬误,这次的议题是“新闻对你有害”。书中以清晰透彻的论点结合认知科学与研究成果,娓娓道出作者戒掉新闻毒瘾的心路历程,以及消费新闻带给我们的祸害。

 所谓新闻,最简单的定义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简要讯息”。以前人们是靠读报纸、听电台、看电视来获悉这些消息。随着网络与智慧型手机的普及,如今新闻无处不在。有一大部分甚至连钱都不用付,就排山倒海地呈现于我们眼前,并自动钻进意识里。据书内引述的调查显示,二〇一〇年美国人每天平均花在消费新闻的时间为七十分钟,而教育程度愈高,每天所花的时间就愈多。这个趋势在十几年后进入了5G时代的今天,定必有所增长。当代人的新闻瘾已发展成一种危险的狂热,我们几乎再也逃不开新闻。

 大多数人认为,每天关心天下事,是有文化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生活方式一部分;有些人认为,看新闻便能跟上时代脉动,令自己变得更聪明(作者曾是其中之一);另有部分人相信,掌握世界资讯,看清局势,可让自己避过一劫或谋取利益(例如股票投资)。本书指出,以上观点皆属思考上的谬误。

 在过去报章盛行的年代,所有能引发读者兴趣,因而也能刺激报纸销量的新闻,都被报社视为“具报道价值”,却不管它重要与否。把“新的”东西当成“关係重大的”东西来卖,这个基本骗术始终一如既往、不曾改变。不论是实体报纸、线上新闻、社群媒体或收音机及电视上的每日新闻,至今仍依循这种模式。那些被媒体冠以头条新闻或国际要闻的“重大”消息,诸如:两国总统会面、某国发生地震、某宗船难或交通意外、股市上下震荡等等,多半跟我们的个人生活无关紧要。

 书中提到,就生意角度来看,重要性不等于“具报道价值”,而是“吸睛就能赚钱”,增加销量或点阅率的同时,也可获广告商青睐赚取更多收入。此种商业模式带来的后果是,只要广告继续赞助新闻内容的製作,新闻製作者与新闻消费者的需求就会背道而驰。那些半真半假的讯息、置入性行销、公关文稿、宣传还有广告,外表通通伪装成新闻资讯。

 另一方面,在讲求快速传递资讯,又被企业要求每天产出一定数量报道之下,记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製作具品质的报道根本是难上加难。许多记者的新闻都是撷取他人的文章拼凑而成,他们诉诸空洞陈腐的字眼,满足于肤浅表面的思考以及在网上某处扒到的资料。个别害群之马为求生存和点阅率,甚至製作假新闻,发布不实资讯。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575/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