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赏流失英伦的敦煌瑰宝

2023-09-17 1702 唐利群 澳门日报

 凡参观过大英博物馆的读者均知晓,该馆内专设有陈列中国文物的展厅,大量来自敦煌的珍贵艺术品亦收藏于此,其中便有从藏经洞发现的珍稀文物。敦煌藏经洞于一九〇〇年六月被道士王圆箓发现,“沙出,壁裂一孔,彷彿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其中有包括中古时期的手稿、历史文献、西亚和中亚各民族文字的文书、精美绝伦的绢画在内的五万余件文物,涵盖了公元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长达千年的文化珍宝。英国探险家、考古学家斯坦因是最早从敦煌带走大量文物的外国人,他于一九〇七年购得二十四箱经卷、五箱织绢和绘画,一九一四年再次购得五箱计六百多卷经卷。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万三千件经书即来源于此。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流失海外的敦煌艺术珍品,本书编着者获大英博物馆授权,花费一年时间进行浏览、研究、讨论,最终从上万件藏品中精选一批绘画精品,浓缩成这套共计十册的《敦煌遗珍》系列图书,安排付梓以飨读者。本书各册名称为:〈菩萨1、2、3〉(三册)、〈经变1、2〉(两册)、〈天王 · 金刚〉、〈佛传〉、〈佛 · 菩萨〉、〈纸本〉、〈纸本 · 幢幡〉。全书採用260x370mm大开本,以原色精印,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画的样貌,令各种佛像、菩萨、佛传故事、经变、说法图及幢幡等精美画作,逐一呈现于读者面前。书中更对一些经典作品予以局部放大展示,其材质、笔触均清晰可见,细节分毫毕现,便于读者鑒赏、临摹与深入研究。编着者还对画作中的形象、风格、绘画技法等做出详细讲解,使读者获得上佳的阅读体验。

 “敦煌之美,首先是菩萨之美。” 在藏经洞的绘画作品中,菩萨画像佔据半数以上。〈菩萨1、2、3〉分别收录取自幢幡的菩萨像、立轴菩萨像、其他菩萨图像及对地藏的崇信供养。从中可见,敦煌初期北魏菩萨为健硕挺拔的男身,至隋代前后变作唇上有髭、体态渐变柔和的亦男亦女形象,直至唐宋时代演化为女身。由此反映佛教中国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书里展示绢画上的菩萨大多色彩如初,其衣冠服饰华美奇妙且浪漫非凡,其中不仅有本土风格、印度风格,还有吐蕃或中亚风格。

 经变画是指依照某部佛经绘製的画作。〈经变1、2〉收录藏经洞里唐、五代时期的部分经变画,一般以说法场面为中心,周围或配置华丽的宫阁殿堂以及楼台宝池,或是描绘秀美的山水风景。其中一幅《报恩经变相图》便容纳了“须闍提太子”、“鹿母本生”、“善友太子”、“恶友太子”等多个故事,并融入大量建筑与纹样之细节,构图和谐有序。透过一幅幅经变图,读者耳边仿若传来佛号、磬钹、诵经、木鱼、旌旗飘扬、民众笑语等多种声响,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56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