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少女手扎
2023-09-17 1718 郭原 澳门日报
本书是第一百六十四届芥川奖获奖作品,也是二〇二一年日本文学类销量榜的冠军,作者在获奖时只有二十一岁。也可能正因为作者足够年轻,才会选择用“应援文化”这个新鲜的话题作为小说的题材。
最初翻开本书,是因为无意中看到一句推荐语,说这本书描绘了饭圈女孩“塌房”后的心路历程。儘管我没有花过大钱追星,但也曾经历过喜欢的明星爆出丑闻,因此自以为能够体会到“塌房”的痛苦,但我没有想到,这本书比想像中要沉重得多。
这本书并不长,很快就能读完。书中的主角明里是一名高一学生,她患有轻度注意力缺陷,很难集中精神学习,所以学习成绩一般。来自学业和家庭的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活着本身,对她来说,已经要花光所有力气。“仅仅是起床,床单就会皱起来;仅仅是活着,人也会皱起来。和其他人说话需要绷紧脸上的肉,身体髒了需要泡澡,指甲长长了需要剪掉。最低限度地活着,也并非绞尽力气就一定能做到。我总是在完成最低限度之前,意识和肉体就断联了。”
而追星对于明里来说,是她精神世界中的重要支柱。明里在四岁时第一次看到偶像的舞台剧,就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偶像成为她生活中唯一的光。跟我们想像中的狂热粉丝一样,明里会用偶像的照片做手机和电脑屏保,会花零用钱买偶像的CD和代言产品,还兼职打工来给偶像打榜投票,空闲时还会在博客上写文推测和分析偶像的行程和心情。
在应援的过程中,明里也面对着学校、家人和打工的压力。家里人不理解她浪费金钱追星,还经常拿她和姐姐比较,不断批评她学业不好,无法自立。打工之路不顺利,工作上频频出错,学业上也被老师警告可能无法毕业。即使如此,明里也仍然坚持追星,因为偶像给了她生活的动力。她说“应援是我活着的方式,是我的宿命”。直到偶像宣布结婚及退出娱乐圈,至此,这束唯一的光,也消失了。
追星对明里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豆瓣中有一个短评,“一个女生将偶像崇拜作为自我生命的价值意义,哪怕是被数字资本收割情感的虚幻人生,但在彻头彻尾的虚幻里,才能找到那一点点燃烧殆尽的真实吧”。在追星的过程中,儘管看似明里的付出是资本消费主义的陷阱,可谁又能说,明里不是在追星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生活本身应该给予她的热爱与快乐呢?
明里没有办法在家庭、学业上获得价值感,但却在追星过程中找到朋友,甚至能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博客站主。我想起了最近一个微博帖文说,贫穷使人们被迫转到线上生活。因为现实生活中所有的消费都更昂贵,例如健身需要健康的饮食和闲暇的时间,与朋友聚会需要去咖啡厅或电影院花费金钱。相比之下,线上生活只需要便宜的电费和网费,成为一种获得多巴胺的廉价方式。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