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骞评传》序言

2023-08-06 4608 艾力 澳门日报

 一八四二年,对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是极其平常却又极其不寻常的一年。

 说其平常,是因为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已然经历了无数次岁月更替的重複。自华夏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室,袭叶为衣裳”、开创巢居文明以来,至今不啻六千五百年。纵然从炎黄融合、中华文明发源算起,也有近五千年的漫长岁月。斗转星移,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习以为常。拔节的春苗一样青翠,料峭的春寒依旧凛冽;云涌的朔风仍然刺骨,雪压的红梅照样报春……周而复始,无限循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说其不寻常,是因为在那一年发生了对中华民族产生重大影响的特殊事件。一八四○年六月爆发的鸦片战争,持续两年后终于进入尾声。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清廷与英方代表签署《南京条约》,以割地、赔款、开放五口通商、协议关税和废除公行制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件,换取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然而,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却刚刚开始:中国近代史从此揭开序幕,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又将踏上更加艰难的征程。

 一八四二年的非同寻常还体现在时势造就了一代民族英雄。力主禁烟抗英、共同完成虎门销烟壮举的林则徐、邓廷桢,分别坚守虎门和吴淞口要寨、终与炮台共存亡的关天培、陈化成,即为其中的杰出代表。一八四二年结束的这场战争,在历史的忠烈榜上记下了一个又一个英雄的名字,不仅大力弘扬了精忠报国的凛然正气,而且深刻影响了一代接一代中华儿女,鼓舞着他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半个世纪之后甲午战争爆发时成为抗倭中流砥柱的清军将士中,不少人正是在一八四二年前后出生,耳濡目染林则徐关天培等的英雄事蹟,在爱国主义精神薰陶下成长起来的。作为鸦片战争时期民族英雄的后继者,他们同样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戴宗骞即为其中之一。

 戴宗骞,字孝侯,一八四二年生于安徽寿州南乡枸杞园(今寿县正阳关镇枸杞乡前圩村)。戴宗骞是我国清末屯兵强国、实业兴国和抗日救国的民族英雄,甲午战争后期在刘公岛为国捐躯。一百多年来,后人对戴宗骞作出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天津历史博物馆、甲午战争纪念馆、李鸿章故居、《清代官员履历档案》、《清史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书《甲午战争》等机构和历史资料收藏的文献、奏摺、当事人的遗稿及后人的着作、信函等即为例证。

 近年发掘的史料表明,戴宗骞并非只是一位武将类型的抗日英雄。他毕生为国为民,先后在寿县、天津、枣庄、吉林、威海等地,大力主张并积极践行创办实业、兴修水利、屯垦练兵、巩固海防等大事,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此同时,戴宗骞文韬武略兼备,着有《海上屯田志》,后人辑有《戴孝侯诗集》。这些遗着与上司、友人的纪念文字印证了戴宗骞思想理念的博大精深。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542/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