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古代造像重现佛学东渐之路

2023-07-30 4941 鹿鹿安 澳门日报

 历史上,佛教在世界範围传播的主要路径有三条:其一是从印度南部经海路至东南亚地区;其二为从印度东部经陆路越过喜马拉雅山前行;其三从印度北部以丝绸之路为通道,经过中亚地区进入华夏大地,再传至东亚的韩国和日本。经由后者传播路径,佛学在华夏逐步演变出具本土化、民族化、中国化的面貌与特色,《造像之美:从犍陀罗到龙兴寺的佛造像艺术》回溯的正是这条佛学东渐之路。

 全书穿越五百余年佛造像历史,梳理了从佛教初始第一尊佛造像,沿丝绸之路东传,至中国北朝晚期,逐步实现民族化的艺术演变过程:从犍陀罗到巴米扬,从斯瓦特到克孜尔,从莫高窟到麦积山,从云冈到龙门,从响堂山到龙兴寺,精选石窟寺及博物馆收藏的一百五十余尊精美佛造像成为本书之“主角”。书中主要文稿由十余位研究佛造像艺术的专家学者撰写,以时间和地理两条线索,从历史、艺术、文化、哲学、鑒赏等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佛教雕塑艺术在中国的传播脉络,令读者可便捷地了解各时期造像之特点及其风格演变的内外成因,读来轻鬆愉悦、引人入胜。

 本书所配图片皆具上佳的视觉效果,呈现了造像神圣静谧之雅、雄浑壮丽之美,以及佛学空灵、自在的意境,尽显千年文物的灵魂与气息,读者藉此可重新认识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这些巅峰之作。从中可以看到,初期佛教艺术在古印度文明的基础上已具雏形,之后接连受到希腊文明和波斯文明影响的犍陀罗艺术,在传入中国后又逐步接受了华夏文明的改造,发展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模样;云冈早期昙曜五窟造像仍带有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遗风,而后期造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已显着增多;龙门造像上承云冈造像大体大面、概括洗练的特点,而中原温润的气候又将犍陀罗式雄浑粗犷洗去大半,佛像换上清秀新颜;古阳洞圆雕大像雄健朴实,礼佛图浮雕细緻入微,本尊释迦牟尼佛面相清朗,嘴角微微上翘,西侧主佛像温和秀美,瘦肩细脖,袈裟似褒衣博带;西晋南渡,士族南移,洛下之风泽被江南,南京栖霞山佛造像面容清瘦秀美,衣褶层叠,端庄温朗,沉静脱俗。

 书中还安排一个“汲古涵今”版块,由近三十位知名艺术家以水墨、工笔、书法、篆刻、岩彩、唐卡等多种艺术形式,将他们理解的古代经典造像绘于笔下,形成一组古今对照、艺术碰撞的图画。另外还设有若干细节方面的专题,如各时期佛造像“手势”範例、“飞天伎乐”形象範例,以及“犍陀罗年表”、“中国佛教造像年表”等,为鑒定鑒赏提供方便而直观的依据,使本书更具实用性。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53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