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誌里的小生活
2023-06-04 1569 谢普◎主编 澳门日报
第一次认识“小誌”这种微型出版物,是去年参加由澳门剧场文化学会为筹备“澳门剧场文件展2022”,而举行的一个“from Scene to Zine工作坊”。活动以亲手製作个人化的小誌为创作的载体,呈现每位参加者对于剧场与城市关係的不同记录、观点、感受。小誌,更普遍地叫作Zine,它是以表达某个相对集中的理念或主题为核心、形式自由不拘、多数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出版创作。
后来,在小城一个由澳门创作者主动发起的小小艺术书展“Bookery开炉2022”的讲座活动中,讲者之一的插画家小岛元春,除了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亦带了很多本她的小誌作品,供参加者传阅。那时,便对她笔下如临梦境般、角色体胖的从容画风,以及那淡淡诗意的文字,留下了特别的印象。讲座上那众多的作品中,尤其喜欢那本无字的《对话》小誌,角色只有两位,全书亦只有蓝色和橙色两种对比色(互补色)的图像,配上一来一往的对话泡泡,既抽象又具象,多重解读不禁让人会心一笑。
这次,在本地一间独立书店看到的这本独立出版小誌《锺太的一天@下环街》,便是作者小岛元春去年为“内港社区小誌计划”所创作的作品。那是一个以澳门下环街的日常生活为背景的虚构小故事。主人公是一个住在下环街的普通家庭主妇,通过她一天的生活轨迹代入下环街的各种真实场景,让读者从中浅尝下环街充满生活感的烟火气息。
锺太的一天由她起床梳洗开始,然后去街市买菜,经过花档时顺便买些鲜花,女儿放学前煮好午饭,午后晾晒衣物和打扫屋子,下午去常光顾的茶餐厅吃个下午茶,回家路上遇到旧友新街坊便站着闲聊几句……这些琐碎的日常,在作者那一页页淡朴、写意又写实的插画中,别有温度。
这本薄薄的小誌,藏住了过百件平时因见惯了而不会细看的物品,如胶椅、绿柱型路牌、红色巴士站牌、灰色铁皮信箱、万金油、牛奶胶箱、蚝油、鱼网拖鞋、人字拖鞋、八角形时钟、出前一丁、电饭煲、腊肠、麵筋……有一整页,画的都是走在澳门旧区时,一抬头便司空见惯的一个又一个花笼。这些庸常不过的物件,透过简简单单的叙事,让人不自觉地体会平凡细碎的生活中,那一点点的小确幸。看着看着,竟生起另一番慵懒的法式生活情调在下环街的错觉呢。
《锺太的一天》这本小誌的最后一页有这么一句可爱的“免责声明”︰“人物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大概就是生活吧。”而撰写这篇文章期间,刚好看到一个相关喜讯︰《锺太的一天》入围了 “2023世界插画大奬”出版类作品长名单。小城里的小人物、小人物的小生活、小生活里的小故事、小故事被创作成一本小誌,而这样一本小众的本地小誌,能在国际舞台上被看见和获得赏识,我猜,锺太一定在沾沾自喜,想着该怎样跟女儿好好庆祝一番了吧?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