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2023-05-28 3660 谢无量 澳门日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从第一个孩子尚未出生、到第三个孩子独立,读了都记不清多少与育儿养儿直接间接相关的书籍。各种育儿宝典、心灵鸡汤,对各式虎妈虎爸的分析及建议,有时与同一案例不同的专家给出的意见相左……这些令我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愿意再看这类书籍,怕自己内心分裂,便只留下《哈佛女孩刘亦婷》、《轻轻鬆鬆上哈佛》和《我和郎朗三十年》,其他都断捨离了。

 前些天去妹妹家,看到《从出生到独立》。随手翻开,恰巧翻到〈学龄儿童篇〉中引用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诗《孩子》:“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世界……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着喜爱这首诗,当下便将书带回家去。在所有孩子已全部长大独立的今天,再细细翻阅育儿书籍,重新有一番感受。回顾一页页育儿岁月,“若是当年看到这个就好了”,悔不当初。也罢,就让此书作为自己人生路的省思吧。当然,“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翻看此书,读到与妹妹不一样的感触。相信每个读者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其成长和发展道路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也会读出不同的意味。

 父母为孩子的付出,往往连自己都为之感佩万分。但长大成人后,许多孩子却指责父母不爱自己。可见,只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此书透过案例告诉父母如何才能消弭这种差异,让自己的付出与孩子的感受得以匹配,让自己的努力不至于落空或造成不良影响。《从出生到独立》教我们读懂孩子的心,从婴幼儿到离家独立,以及不少人十分关心的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障碍、特殊家庭父母篇等,一共七个章节,涵盖了养育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非常全面。作者包括孟馥等八位心理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一线家庭、心理治疗专家,他们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结合,以案例的方式,一方面清晰分析从孩子出生到独立各个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各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建议;另一方面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完整勾勒出家庭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困难及其需要处理之任务,解析家长观念的冲突、解答父母的养育难题并给出建议。它从个体发展和家庭生命周期双视角看待养育,把个体与家庭系统结合起来,为理想父母与现实父母之间架设桥樑。

 孩子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家庭。谁都想一路陪伴着孩子成长,但基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多数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我们家长要深深记住的是:于孩子而言,不论是哪个阶段,被父母或养育者“看到”、感受到、温暖到,是他形成安全感和健康发展的基础。作为家长,相信我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成长,知道要好好照顾孩子。殊不知家长亦要做好自我照顾,家庭也应该随之成长。养育孩子的路上,不仅要“看见”孩子,更要“看见”自己、“看见”家庭。没有人生来就是好父母,在充满养育焦虑的现如今,父母可视本书为养育孩子的工具书或参考手册,从中获得解答,消解实际养儿育女过程中的困惑,以缓解压力及焦虑;利用书中案例给出的技巧,与孩子正面、有效地沟通,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快乐、独立、自信的人。为避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变成“鸡同鸭讲”,父母需要作出一些调整,和孩子一起生活,一起成长。“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孩子终将离我们远去,终将成为他们自己。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504/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