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意识流的《达洛维夫人》

2023-04-23 1752 绿原 澳门日报

 早前余华来澳门城市大学开讲,期间提到要看《巨人传》,让笔者有了重温经典的想法。本想着对于经常阅读的人而言,这倒不是甚么难事,执笔时才发现想得太简单了。

 从前专业课上第一次接触英国作家伍尔芙,是因为她的《一个人的房间》。这次却想先讲讲她的《达洛维夫人》。

 故事围绕达洛维夫人对一个上流社会派对的筹备而展开。读者视角穿梭时间维度,并穿插于主人公的思维与现实之间。伍尔芙通过对达洛维夫人一天中生活细节的描述,来塑造她一生的经历,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整个英国社会。

 看《达洛维夫人》不得不提“意识流”。简单地说,我们熟悉的传统文学,往往会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的发展,去组织作品的结构。而意识流文学则是根据人物意识活动的逻辑,去安排小说段落篇幅,让人物的意识渗透在作品的细节里,从而构建作品。

 读者通过女主角克拉丽莎(达洛维夫人)的视角浏览周边景物,但这样的叙事不断地被中断、转换。比如一开篇,扑面而来的新鲜空气就让克拉丽莎想起,自己十八岁在布尔顿别墅里的生活,进而想起与旧情人彼得的初恋。当克拉丽莎与别的人物相遇,思绪聚焦到对方身上时,小说视角又随着这种意识的流动不露痕迹地转到这个人物身上。而在接下来的一大段叙述里,视角就会围绕这个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展开,最后又悄悄转回到克拉丽莎身上,就像有时候我们的万千思绪一样。

 比如有一幕发生在克拉丽莎的家中。当时,克拉丽莎买完花回来,知道丈夫应邀与人共进午餐,因自己没有被邀请而有点郁郁不乐。她一边缝製晚宴礼服,一边胡思乱想。正在此时,彼得突然来访。两人的重逢暗流涌动,表面上的欲言又止与心里跑过的千军万马同时展现在读者面前。彼得有个习惯,是在手里摆弄折刀。与克拉丽莎交谈时,他手中的折刀成了反覆被使用的道具,一会用手指摸刀刃,一会用折刀修指甲。彼得古怪的动作被克拉丽莎看在眼里。这些动作激发出她心灵中一层又一层的涟漪。就只是在这样的片刻间,克拉丽莎的意识完成了“离家出走,与彼得一起生活”的全过程。突然克拉丽莎的女儿开门进来,一场白日梦、一场意识的冒险就此走到终点。时间在伍尔芙的笔下似乎变得很神奇,一个人彷彿在片刻之间就能走完一生。这就是典型的意识流的魔术,几乎遍布整部小说。

 表面上看,《达洛维夫人》呈现了一种灵动的、自由的面貌,似乎想到哪里就可以写到哪里。实际上,这些看似散乱的思绪能够提供很多信息,而这些信息的分布和排列,却是经过作者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伍尔芙从小就有得天独厚的知识储备,她对文字高度敏感,且写作风格独特。面对这样的文字语言,我们无法忽略她与精神疾病的缠斗经历,以及这种缠斗带给作品的影响,这些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她的家庭背景有关。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485/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