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掌故“向后看”

2023-03-26 1513 解忧义工 澳门日报

 “香港掌故之王”鲁金先生(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九五年)从事新闻事业逾半个世纪。鲁金原名梁涛,生于澳门,战后定居香港。一九七〇年代起,他为报章、杂誌撰稿,同时出版了一系列环绕香港题材的着作,包括地方掌故、民生习俗、街道考源等;其文字通俗,着述繁富,广受欢迎。除写作外,他经常进行地区考察及出席讲座,对推动香港历史文化的普及,贡献良多。最近再版的“鲁金作品集”丛书,分别有《港人生活望后镜》、《香港赌博史》、《粤曲歌坛话沧桑》、《香港中区街道故事》,对香港研究有兴趣者,岂容错过。

 香港史研究兴起之前,很多早期事迹主要靠掌故保存下来。鲁金长期聚焦香港史事,对人物掌故和时代变迁了如指掌。鲁金掌故重视历史脉络,当中有不少文章关乎香港的百年发展。历史学教授周佳荣指出,鲁金掌故之所以有份量和有特色,主要因为他能兼顾新闻触角和历史眼光,亦能洞悉时代环境的变迁,既把文献材料加上实际考察,又将本地事物配合中外发展。例如有关百年来香港服装杂谈,内容涵盖唐装衫、华人洋服、儿童服装、学生装、制服、粤剧服等,从港澳到东方、西方,从清末民初到战前战后,无所不谈,使读者犹如亲历其境。

 早在一九八八年,由鲁金主编的“古今香港系列”便广为流传,代表作有《港人生活望后镜》、《粤曲歌坛话沧桑》、《九龙城寨史话》。其中《港人生活望后镜》介绍了多种昔日在香港流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範围涉及饮食、时装、娱乐、中药等,以及曾经风行一时的俗语,既有生动活泼的描写和亲切地道的忆述,亦不乏浓厚的地方色彩。例如由“花尾大渡”改装而成的海鲜画舫;“包办筵席”行业从兴起到息微的过程;“火水”一词的由来与“火水灯”的产生原因;曾经流通市面的“斗零”之含意等。

 鲁金认为该书最精彩的部分,是〈被人遗忘的早期儿童游戏〉一章,皆因它能够让人了解香港经济尚未起飞之时的儿童玩乐小天地,诸如“高级”游戏“打陀螺”;不花钱的“挑绳”游戏;射程八呎的“霹北筒”;用叶编玩具来进行的集体游戏“跑马仔”与“煮饭仔”等。然而笔者比较喜欢〈趣怪入时的香港俗语〉这一章,感觉特别有共鸣。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不但儿童玩乐方式发生具大的变化,就连不少过往广泛流通的日常用语,现今都不为大众所明白。

 作者精于分析俗语,及将之与当时的生活相结合,字里行间充分反映俗语是由现实生活和社会风气所引起。换句话说,当旧有的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改变了,又会出现有别于以往的文化风尚,包括新的地方俗语。难怪作者强调,当我们在前进的时候,不但要“向前看”,还要适当地“向后看”。这就是回顾,这就是温故知新,这就是此书的出版初衷。总之,要透彻了解今天,旧事旧物自然不容忽略。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465/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