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饥寒交迫的萧红
2023-03-05 2827 李光辉主编 澳门日报
《商市街》是萧红离开哈尔滨两年后,经过了沉澱和回溯,写下了四十一篇散文,以居住的街道为书名,记述了她和萧军在哈尔滨的生活点滴。这本《商市街》文集中,萧红已经呈现了她的写作天赋与艺术美感,她的文字抒情而富有诗意,如〈雪天〉中的:“登上桌子,把小窗打开。这小窗是通过人间的孔道:楼顶,烟囱,飞着雪沉重而浓黑的天,路灯、员警、街车、小贩、乞丐,一切显现在这小孔道,烦烦忙忙的市街发着响。”萧红经常以冷静的笔触,白描出了她眼中的哈尔滨,让人联想到那些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穷人,写出了窗外的飞雪连天和无穷无尽让人绝望的寒冷。哈尔滨的雪天一直是这样沉重而浓厚的,然而,劳碌的贫苦百姓只能在这底下“忙着生,忙着死”。
萧红儘管已经逃离了让她失望的家,但她和恋人萧军的生活,仍然未从贫穷线上脱离。他们三餐不继,饿得腹痛。书中叙述萧军为了十几元的工资,每晚在冰雪交加的街道走五里路远,去教两个人读中学课本。他的上唇挂满了霜,夹外套的领子不能遮住下巴也遮不住耳朵。萧红在散文集中相当坦率,叙述了她在饥寒交迫之中,两人的生活细节与微妙的心理活动,如萧红在〈雪天〉一文中,写她用布给萧军擦脚上冰凉的黑圈,她写自己“为了低头,我的脸几乎接触到他冰凉的脚掌”。又例如她长期肚饿到肚痛,写自己饥寒时的痛苦,“腿在被子里面团卷着,想要把自己的脚放到自己的肚子上面暖一暖,但是不可能,腿生得太长了,实在感到不便,腿实在是无用”,她也写稍微有钱时的欣快与愉悦,一路上买自己想买想吃的东西,因为她手中已经有了一元钱,不必再纠结着是否买下那一个包子。
儘管萧红是个作家,也是文化知识分子,但她最可贵的精神便是坦率而直面自己最幽微隐蔽的一面。她在〈饿〉一篇中,写到自己看见列巴圈挂在别人的门上,曾经两次打开门,起了偷麵包的念头。她觉得自己无罪,她不是“偷”,只是因为“饿”。她害怕身边的萧军醒来,在偷的那一刻,他是敌人,母亲也是敌人。她在偷与不偷之间的心理剧烈挣扎与辩解,就如《罪与罚》之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杀人后的心理思考和冲突,十分精彩。
作为名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的前篇,《商市街》可以说是萧红準备好成为一个作家“自我”的奠基作品。她在贫困线上挣扎,同时看见了那些与她同样在苦苦生存的穷苦百姓。她与生俱来的文学才华,已经在《商市街》中展露无遗,她那种体察人性心理与弱点的细腻,能够洞悉自我与他人灵魂的声音。这本书是她与萧军的日常生活记录,但更像是一本苦难日记。她完成了自我与哈尔滨这片土地的联结,然而在逃离哈尔滨后,她重新思索与沉澱,写下了其后的名作。她并未如她所说的自己“也是一条狗,和别的狗一样没有心肝”、“从水泥中自己往外爬,忘记别人,忘记别人”。她并没有忘记那些百姓,而是将其写入了其后自我生命血肉与土地经验交织的作品。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