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人何在 寒云路几层

2023-02-12 4676 王雅林 澳门日报

 喜爱哲学的读者,相信都听过威尔 · 杜兰(Will Durant)这个名字。这位美国作家、哲学家兼历史学家,一生着作等身,开局恢宏大器,从远古文明、宗教,到现代社会、教育与哲学,几乎无所不谈,其笔下文字,却又充满温度,动人故事多不胜数。

 跟历史上的通才相比,杜兰并未涉猎天文地理,学术的起点亦并非哲学。生于美国麻省的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生物学,其后向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Robert S. Woodworth)学习心理学,继而在美国教育家兼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的指导下专攻哲学。一九一七年,杜兰在攻读博士期间,撰写了他的第一本书《哲学与社会问题》,认为哲学发展停滞不前,源于其拒绝面对及回应社会的实际问题。同年,他获得博士学位,其后成为哥伦比亚大学讲师。

 在大学深造期间,杜兰在纽约一家长老教会学校教授哲学及文学史,前后长达十四年,为他日后的成名作《哲学的故事》和《文明的故事》奠下良好的基础。在《哲学的故事》中,杜兰以活泼生动的笔触,摆脱哲学一向给人严肃高深的印象,将每位思想家的人生,写成一个个精彩故事,多年以来深受读者喜爱,三十年间销量超过二百万册。

 如果说《哲学的故事》是教人回味再三的头盘,《文明的故事》无疑是杜兰精心炮製的主菜。为了这本书,杜兰曾偕妻子周游列国,蒐集资料,研究不同国家的历史典籍及传统。两人以哲学家的角度,审视世界文明遗产,再倾注毕生精力,从一九三五年开始,前后共耗四十年,方才完成《文明的故事》。杜兰出色的文笔,不但为他赢得普利策奖,其两部呕心沥血之作,更奠定了其历史学家的地位。

 站在哲学家的肩膀之上,俯瞰古今文明之兴衰,照常理来说,杜兰早已不畏浮云遮望眼,大可就此搁笔,但他步入晚年,头脑却依然清醒,即使年逾九旬,仍然坚持写作,最后留下了《落叶》这部不可多得的遗作。杜兰曾言,读者曾问他能否就人生和命运的课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而《落叶》就是他向世界交出的答卷。杜兰在书中几乎无所不谈,以他钻研哲学和世界各大文明多年淬炼出来的智慧,去探讨生老病死、宗教、道德、战争、政治和艺术等课题,再配合其一贯贴地却充满诗意的文字,向世界展示哲人的睿智和力量。

 在哲学的光谱上,要将杜兰归类并不容易,亦毫无必要,全因他的学识超越主义之争,只求回归人性基本,如此海纳百川的思想轨迹,在《落叶》中更是随处可见。杜兰在天主教家庭长大,但他的科学“归宿”却是达尔文。他从历史中汲取养份,直面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并尝试提供解决良方,其理性兼务实的治学态度,跟他深受十七世纪哲学家斯宾诺莎的思想影响不无关係。他对上帝存在的深思、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对追求社会公义的热诚、对民族主义和战争的深刻反思、对妻子矢志不渝的感情,都散落在书中每一篇优美的散文之中,促使我们在一个愈见纷乱的世界里,认真思考活着的意义。就如杜兰所言:“倘若我们歌颂无常的生命,大概反映我们仍渴望从虚无和灵魂深处,再次寻回人生美好的一面。”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44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