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心中的荒野

2023-01-22 3925 午歌 澳门日报

 去年的一大阅读主题,是自然文学,尤其北美自然文学,由阿拉斯加极地阅读到濒临大西洋的科德角海滩。其中印象较深的一本书,便是奥尔森《低吟的荒野》。这是作者在五十七岁时才出版的第一部着作,出道即巅峰,此书成为他的代表作,也成为美国自然文学的代表作,媲美梭罗的《瓦尔登湖》。作者一辈子生活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接壤叫做奎蒂科 · 苏必利尔的人迹罕至的荒野,在那里落地生根,着书立说,安静地过完一生。

 整本书按春夏秋冬四季书写,每一季各有八九篇独立章节,每章节围绕一主题展开,篇幅在五至八页,华丽精简,绝不滥用文字。随手翻开任一章节,都是散文精品。因为此书是作者笔耕二十多年的心血之作,里面包括了他的青春和中年岁月,四季在他的笔下轮迴,经过二十多年岁月的层层过滤,最后剩下来的都是精华,字字珠玑。

 顾名思义,《低吟的荒野》主要讲作者如何聆听大自然的不同声音,鸟鸣、风暴、溪流湖泊,乃至青苔炊烟,都成为大自然声音的组成部分。低吟,是为了衬托出荒野的安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是王籍听到的低吟。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那是王维听到的低吟。“我们听到了冰河的吼声,与它那狂野奔腾的激流一同穿越冰川。我们的目光越过冰涷的荒野,看到了一弯银色的新月从西边那一片紫色中升起。”那是奥尔森听到的低吟。

 因为童年生活在江南乡村,田野里玩耍长大,所以对土地和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更有深切体会。家门口便是稻田,视线尽头,是青山层层叠叠延伸入远方。中学时搬到县城生活,离开家乡前两年,经常骑着单车在城郊游走,留恋故乡的山水。我仍记得,曾在深秋的大河边看江水滔滔,看秋收后荒凉的田野。有一年大雪过后,一个人去城外无人的山谷,欣赏雪后安静的山谷,呼吸雪后清甜的空气,感觉自己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山野里的一棵树一株草一条虫。后来移民至香港,从此一步步远离大自然。但大自然一直存留在心里,未曾远去。

 这几年在澳门大学工作和生活,澳大校园由春天的黄花风铃木到冬季的美人树,四时花开无误。红树林里的白鹭、路环的灯火、入海口远航归来的渔船,乃至横琴岛的日月星辰,这些也都成为心中大自然新的组成部分。

 读《低吟的荒野》,感到自己不仅随作者的笔触,走进北美苏必利尔湖的荒野,同时也走回自己的童年,看自己在紫云英盛开的田野里放飞风筝,聆听春天的声音。

 最后,不得不提此书的译者程虹。因为译笔流畅优美如行云流水,便在网上搜索译者何许人也。一查吓一跳,原来她是首都经贸大学的教授,她的先生叫李克强,是我们的国务院总理。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dushu/343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